论汉语文课程名称的归正与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
本文选题:汉语文课程 + 名称归正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文章基于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名称之弊的历史反思,梳理并归纳出世界各国母语课程和教科书命名的共同特点,力主变传统单一的"语文"课程名称为以"汉语"为核心词、重心逐渐递升的新命名序列;进而着重阐释我国母语教育目标的重建,即确立积极语用为核心的母语教育目标观,培养学习者以"思"为中枢,以"听、读、视"为基础,以"说、写、评"为指向的全语用能力,并使之由狭隘的接受性语用升华为洋溢主体个性、美感和创意的表现性语用(深度语用),炼就未来公民以"表现力"为内核的"言语童子功",最终汇聚成象征着东方大国空前文化创造活力的强势汉语。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flection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it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rriculu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ming of mother tongue courses and textbook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nd single "Chinese" course name to a new naming sequence with the core word "Chinese" as the core word, and to emphasize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oal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in China, that is, to establish the view of the goal of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with positive pragmatics as the core. To cultivate the learners' full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thin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viewing", and "speaking, writing and evaluating", and to sublimate it from narrow receptive pragmatics to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ubject. The expressive pragmatics of aesthetic sense and creativity (deep pragmatics), which combines the "speech child work" with "expressive power" as the core of the future citizens, finally converges into a strong Chinese language which symbolizes the unprecedented cultural creation vitality of the eastern great country.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学研究会;
【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活力汉语的打造”成果之一(09YJAZH093)
【分类号】:H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涌;;积极语用:21世纪中国母语教育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3 庞学光;论教育之超越[J];教育研究;1998年11期
4 李雁冰;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教育改革;1998年02期
5 项贤明;;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的辩证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2 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对鲁洁教授“超越论”的商榷[J];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3 李雁冰;教育的最高追求在于超越[J];教育改革;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星斗;许文秀;;中华母语教育的演进与历史的走向[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冯学锋;李晟宇;;母语与母语教育[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3 王建华;;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母语教育与英语学习[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6年03期
4 赵寰;;打造汉语品牌 激扬民族精神[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4期
5 杨双双;;以母语教育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08年12期
6 冯国蕊;;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08期
7 崔第品;;《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唐仁芳;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9 曾晓洁;;现代汉语母语教育史的几个基本概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本刊通讯员;;母语教育的尴尬——上海“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发言摘要[J];汉字文化;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亮;徐晓刚;王建国;吴晶;;一种基于图像修复的目标重建算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亲炀;;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的现况与发展[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凌德祥;;语言应用的国家战略与汉语教育的历史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田本娜;;我的两点希望[A];识字教育科学化教学汇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三[C];2006年
5 凌德祥;;东方文明古国的振兴与汉语走向世界[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周剑波;;为金喜善拒说日语叫好——浅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崔振;;大成序化识字教育的成功探索[A];识字教育科学化论文集粹——第二届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文献之一[C];2006年
8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龚道明;;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所体现的儒家思想[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10 余瑾;;汉语国际推广若干问题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泰州市海军中学 蒋晓春;母语教育应强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杜道流;加强母语教育势在必行[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宋军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母语教育不容乐观[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母语教育究竟重要在哪儿[N];解放日报;2010年
5 成尚荣;民族文化认同与母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宋晓梦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员 吴立岗;母语教育地位亟待提高[N];光明日报;2010年
7 陈洁;中国母语教育的困境和未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调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副院长 贺阳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徐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 王小岩;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11年
9 记者 姜小玲;母语教育能削弱吗?[N];解放日报;2001年
10 广东 谢涛;大学强制母语教育很有必要[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_g;魏斯格贝尔的“母语和母语教育”理论及其对汉语汉字研究与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2 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春艳;抗争与妥协:马来西亚华社对华族母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4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乔志伟;高速高精度解析式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金业文;反思与建构: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祯玉;突围与自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瑶;呈现汉语形神之美 构建初中母语教材[D];西南大学;2010年
2 叶溯;傅里叶望远术目标重建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叶溯;傅里叶望远术目标重建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媛;母语危机下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先军;比较视角下的小学母语写作教学目标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春明;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蓝蕊;母语教育的文化使命[D];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林圃;中学母语教育的精神哺育功能挖掘[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雷芳;汉语母语课程定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玲;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7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1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