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世界观的哲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8-05-24 00:31

  本文选题:语言世界观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以及语言与现实是语言学和哲学等领域中的重要论题。语言世界观是一个民族凭借语言构筑认识世界图景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语言固化思维;不同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的图景和方式不同。从哲学角度来看,政治、宗教、哲学和社会结构等民族文化和观念并不能解释跨语言差异,感知和认识并不能根本制约和决定语言本质,语言符号或语法标记与外部客观世界也并不必然存在映射关系。
[Abstract]:Language and think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reality are important topics in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Linguistic world outlook is a way for a nation to build and view the world by language, the main content of which is that thinking influences and determines language, language solidifies thinking, and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views and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national cultures and concepts such as politics,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tructure cannot explain cross-linguistic differences, and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cannot fundamentally restrict and determine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There is not necessarily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guistic symbols or grammatical markers and the external objectiv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语言研究所;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09C03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研基金(编号:07QZ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D.斯坦贝克 ,曲翰章;语言、思维与语言教育[J];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2 潘文国;语言对比的哲学基础——语言世界观问题的重新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3 石毓智;;语法规律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强;汉英对比研究的又一座高峰——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汉英对比思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冯智强,张恒博;语言哲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潘文国教授哲学语言学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二占;;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二占;;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潘文国;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论对比研究的三个时期、三个目标和三个层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琳琳;李佳;;论洪堡特研究的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3期

8 高倩倩;;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科技文体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潘文国;换一种眼光何如?——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J];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王振来;高志武;;有标记被动表述欧化现象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元刚;;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和追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成军;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D];西南大学;2010年

3 管春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湛朝虎;英汉双宾句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6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严买买;汉英反义形容词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肖锐;汉、泰“心”族词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梦菲;英汉口语句式特征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沈莉;中英动静态语言表征认识理性与翻译[D];江南大学;2009年

5 王萌;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最近十年汉英政治演说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汪靓;英汉对比研究及其对英汉翻译策略的指导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中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外宣材料英译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李重;关于语文教育与语言知识关系的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涛;追寻教育的语言基础[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石毓智;被动式标记语法化的认知基础[J];民族语文;2005年03期

2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3 石毓智;;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4 石毓智;;表现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的不对称性——“小称”的来源、形式和功能[J];语言科学;2005年03期

5 石毓智,李讷;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少万;刘小春;;从语言世界观看《密洛陀》的人类精神与民族精神[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年02期

2 张杰;;试论汉语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7期

3 张杰;;语言建构了世界——对卡西尔《人论》语言观的一种文化人类学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4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兰州学刊;2010年10期

5 陈忠华;韩晓玲;;语言世界观问题的古希腊历史渊源与演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谢少万;;语言中的人类精神与民族精神——对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的再认识[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解育洁;;从“一叶知秋”小议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韩晓龙;;中英颜色词联想意义差异成因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9 陈家晃;潘文;;洪堡特语言思想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10 王艳伟;;洪堡特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世界观与语言体验论之比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路;;论哲学批评——《周礼全集》编后感[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鲍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6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26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