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国阜部字的增土繁化现象
本文选题:战国文字 + 阜部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战国古文字典》和《战国文字编》共收录阜部字单字68个、字例461个,《殷周金文集成》收录阜部字单字55个、金文字例372个。从这些单字及字例来看,战国时期阜部叠加义符"土"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呈明显的地域性规律——战国的齐、燕、楚地阜部字均增义符"土";阜部增土现象始于春秋时的齐地,而有的文字可能易土为石或易土为山。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clude 68 characters of Fu part, 461 characters, 55 characters of Fu part and 372 examples of gold characters. Judging from these words and their examples, the phenomenon of Fubu superimposing the meaning "soil"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quite common, and presents an obvious regional rule-the Qi and Yan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word "earth" was added to the word Fubu in Chu,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creasing soil in Fubu began in the Qi area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some characters may change the soil to stone or the earth to the mountai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H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集形短句”——汉字形成过程中由萌芽到成熟的重要形态[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吴慧;;论汉字构形的整体联系性[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曹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
4 麦里筱;汉语颜色类词的产生[J];古汉语研究;2003年04期
5 林志强;;古本《尚书》特殊字形举例[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6 刘志纲;章太炎“一字重音说”补证[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李若晖;郭店竹书《老子》研究述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02期
8 韩伟;汉字字形文化研究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沈光海;《说文解字》中表服饰的字[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朱一凡;;音译字字化的机制和动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建伟;战国楚文字构件系统分析和《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文字考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蒋红斌;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从汉字字体演进的外部因素比较来探索设计的创造性[D];清华大学;2004年
7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吴国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9 康少峰;《诗论》简制、简序及文字释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易勇;计算机辅助诗词创作中的风格辨析及联语应对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爱民;墙盘铭文集释与考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勇;从汉语被动结构的演变看汉语注重话题的语言类型特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房振三;信阳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4 王俊英;《说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怀源;《段注》“废、行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元丽;《说文字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莉;战国文字义符系统特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秋霞;徐锴论《说文》形声字亦声字为会意字及形声字为亦声字考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爽;吉林大学藏玺印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孙伟龙;徐国铜器铭文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战国文字姓氏用字疏释六则[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爱民;;燕系文字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姚洁;;释析“X摹弊种颷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志基;;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5 姚洁;;试析“iJ”字之讹[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乔雁群;;试论传统观念中汉字演进序列的不合理性[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年02期
7 张学城;;《说文》古文来源考论[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8 朱骛涵;;古文字理论的简要梳理[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9 蔡英杰;;释“栤”[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鑫;;汉字羡余现象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志明;;谈战国文字异体关系的认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说“敢”[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3 向光忠;;释“姓”与“氏”之文字构造与文化蕴涵[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蒋德平;;《说文解字》引《周易》异文校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回望战国文字[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李学勤;从“绝学”到“显学”[N];人民日报;2009年
3 赖尚;中国古文字有了300万字“家谱”[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我国古文字第一次排出系统的“家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介阉;《秦及汉初简帛文辞综类》通过鉴定[N];中国文物报;2001年
6 学者 王立群;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记者 李卫华 通讯员 李世强 时瑞刚;古汉字研究所在河大成立[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R壡锶,
本文编号:1954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54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