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伯克修辞学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在运作机理上的关联
本文选题:伯克 + 亚里士多德 ; 参考:《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摘要】:伯克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修辞学家,他修辞学的核心是同一;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核心是修辞三段论以及在其中实施的三种诉诸。伯克修辞学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尽管存在差异,但在运作机理上却有很大关联,具体表现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交织和变通。
[Abstract]:Burke is the greatest western rhetorician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core of his rhetoric is the same; Aristotle's rhetoric is rhetorical syllogism and three kinds of appeal.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Burke's rhetoric and Aristotle's rhetoric,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their operationa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项目(编号10BYY084)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2 李鑫华;规劝与认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博克新修辞学比较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4 邓志勇;;伯克与亚里士多德:差异及“血脉”关联——从修辞学的定义、功能和范畴来看[J];修辞学习;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诱发合作在修辞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俞莹之;;古典修辞学理论与新修辞学理论之完美结合——内贾德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3 冯寿忠;新世纪修辞学的发展之路──从西方修辞观的演变谈起[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韩虎林;美学视野中的英语修辞[J];池州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5 卫莉;;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东南传播;2010年08期
6 黄震华;文体学方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7 赵臻;;突破与匠心——评好莱坞动画片《闪电狗》[J];电影文学;2011年21期
8 赵有斌;语篇的修辞结构分析[J];福建外语;2000年04期
9 孟志刚,熊前莉;中国英语修辞学二十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1期
10 曹德和;;内容丰富 逻辑严谨 创获甚多 见解深邃——《西方修辞学史》介评[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6 程朝阳;法庭调解语言的语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玺;试谈西方修辞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杰华;中美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的语类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谈国栋;语法隐喻作为法庭语境下说话者的语用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喻志;古希腊视角下的民事程序法与正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唐孝云;中美房地产广告劝说策略的对比研究—修辞诉求的角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文平;美国总统演讲辞中的语用移情功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志芬;奥巴马演说中修辞格的运用及其言后之果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娟;卡梅伦政治话语的修辞学研究—三种诉诸作为话语策略在论辩中的运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悦;政治演讲中的修辞情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魏海燕;试论英语辞格系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2 邓志勇;;修辞学的深刻蕴涵——从修辞学与古典辩证法的关系谈起[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3 李鑫华;博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4 邓志勇;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李鑫华;规劝与认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博克新修辞学比较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邓志勇,杨涛;英语修辞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J];外语教学;2001年01期
7 顾曰国;西方古典修辞学和西方新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8 胡壮麟;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兼评Goatly协和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9 邓志勇;广告中的类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志勇;;伯克与亚里士多德:差异及“血脉”关联——从修辞学的定义、功能和范畴来看[J];修辞学习;2009年06期
2 邓志勇;杨涛;;伯克修辞学之基石的语言戏剧性哲学观[J];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3 邓志勇;;伯克与海德格尔的相似性[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刘莉;;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5 李晓燕;卢军坪;李晶晶;;试论伯克新修辞学同一理论——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陈光添;;现代修辞学与西方古典修辞学之比较[J];文学教育(上);2008年05期
7 胡曙中;西方修辞学传统之管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8 舒国滢;;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主旨与技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邓志勇;;伯克辞格理论的解构思想及其对修辞学的意义[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10 伍铁平;;语言的模糊性和修辞学[J];外语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思敏;;“什么是X?"与“X是什么?”——两种句式的本质差别[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5 陈声柏;;先秦名学思想的思维特征——与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的比较[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于云玲;杨一博;;哲学视角中的隐喻——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9 汪子嵩;;我认识的周礼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10 王南;;实践、艺术与自由——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再理解[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磊;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2 王露璐;幸福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3 ;上帝·凯撒·亚里士多德[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5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徐志跃;何谓自然,什么才是正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记者 胡全胜 通讯员 张彦彬 彭军;克伯克于孜乡找到促农增收新途径[N];伊犁日报(汉);2008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行者;股神老矣 市场传巴菲特即将退休[N];证券时报;2007年
9 李支援;荷兰“白衣杀手”被送上法庭[N];检察日报;2002年
10 李豫川;巴菲特阐述并购六原则[N];中国证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刘萍萍;风险投资运作机理与投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林志雄;修辞术与哲学之争及“理想的演说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游训策;专利联盟的运作机理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壮志;公民社会与权力制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振;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铮;亚里士多德廉政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王志伟;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9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陈赫;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9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7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