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特点
本文选题:近代汉语语法 + 句式 ; 参考:《汉语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三部著作既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具有共同而明确的山东方言背景。本文在对《金》、《醒》、《聊》句式做定性定量分析描写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同时期代表通语面貌的句式语料的分析比较,并联系当今山东方言句式的实际,重在挖掘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的地域特征。
[Abstract]:The three works of Jin Ping Mei ci Hua, Zhuan of Marriage of waking World, Liaozhai Li qu Collection have not only the continuity of time, but also the common and definite background of Shandong dialect.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sentence patterns of "Jin >," wake up "and" chat ",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m with other syntactic materials that represent the face of Tongyu in the same period, and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e of sentence patterns in Shandong dialect today. It is important to excavate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Shandong dialec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H17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廷;;主谓句句式的交叉及其归类[J];思想战线;1989年04期
2 宋擎柱;;当心句式杂糅[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09期
3 赵平安;试论铭文中“主语+之+谓语+器名”的句式[J];古汉语研究;1994年02期
4 齐沪扬;表示静态位置的状态“在”字句[J];汉语学习;1999年02期
5 陈景元;“VO_1要VO_2”句式的韵律结构与重音分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周敏莉;朱玲君;;固化的“不要紧”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柳英绿;;“到”字句及与其相对应的朝鲜语句式[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8 胡盛伦,王健慈;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及其句式[J];汉语学习;1989年06期
9 王霞;;比N还N[J];思维与智慧;1992年06期
10 李观福;定语后置与文言句式教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PI勇;;谈唐诗之吟诵丨以台湾诗社之吟调为例[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谢英;;关于“NP+不+X+谁+X”句式[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3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钟明荣;谢双园;;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蕊;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助词“着”的选项与排序[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熊学亮;;构式的辐射[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杝菘霖;曹逢甫;;台pc闽南姙、华姙程度副奮“生”的姙├丛碵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池莉;沉下去浮上来[N];人民日报;2004年
2 黄集伟;偷棵菜送给2010[N];南方周末;2010年
3 韩石山;近三十年来汉语句式的倒流现象[N];文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何东平 邢兆远 吴小京;见证韩国“汉语热”[N];光明日报;2005年
5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蔡伟 浙江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俞丹;方法陈旧缘于对写作认识的模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裴蕾;从“繁体字提案”说开去[N];四川日报;2008年
7 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 徐顺昌;文章修改刍议[N];黄冈日报;2009年
8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晓郁;善待母语[N];江西日报;2004年
10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文格;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路广;《法言》词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袁园;“有”字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俏璐;舟山方言句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赵丽红;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殷润林;自贡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彦杰;“宁可”句式的语义选择原则及其语篇否定功能[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吕建军;“NPL+V+着+NP”句式的语义辨析及生成机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于丽丽;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郑尧;动结式的语用解释及其进入相关句式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珏;“即使……,,也……”复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0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