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字典》异体字研究
本文选题:《汉语大字典》 + 异体字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语大字典》(简称《汉大》)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字最多、释义最全、规模最大的汉语字典之一,现共有1990年和2010年两个版本,收60000余单字。《汉大》在正文中用“同X”、“X的讹字”、“后作X”等形式对异体关系进行了标注,二版的修改也涉及了异体字方面的增删改换。 我们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对《汉大》中的异体字进行了穷尽性的整理和搜集,对于二版的修改也进行了相应的标注。所以本文的数据以一版为基础,同时也展现了二版的主要修改情况。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异体字术语标注的研究。《汉大》正文中实际使用的术语远多于其在凡例中的说明。本章中,我们将所有术语分为四类,并对各个术语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析。 二、异体字关系字标注的研究。本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关系标注形式,其并不局限于单字,还有括号、顿号和复音词等形式;二是字头字和关系字“互注”的情况。 三、异体字校订。虽然二版进行了提高性的修改,但是在分析材料中,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异体关系在义项、读音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汉大》在术语使用方面存在同一功能不同表述、同一术语下收录多种字际关系等问题。但是也有指出具体异体类型、术语使用实事求是等优点。 二、《汉大》的各种异体字标注形式和互注各有优缺点,但是使用上存在随意性,而且其在实际操作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 三、二版修改涉及异体字的部分,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也存在不提供新的书证就修改,甚至修改错误的情况。我们对一些异体关系进行了校订,但是数量不多,还有很大继续研究的空间。
[Abstract]:The Chinese Dictionary is one of the largest Chinese dictionaries in the world, which contains more than 60000 characters in 1990 and 2010. In the form of "error word of X", "X" and so on, the allogeneic relationship is marked. The revision of the second edition also involves the addition and deletion of the variant characters. We have established the Access database to collect and collect the variant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revision of the second edition has also been annotated accordingly. Therefore, the data of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irst edition, but also shows the main changes of the second edit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research on the term tagging of variant characters. The actual terms used in the text are far more than the explanations in the examples. In this chapter, we divide all terms into four categories, and analyze them in detail. This chapt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he form of relation tagging, which is not limited to single words, but also the form of parentheses, tongues and polysyllabic words, the other is the situation of "mutually annotated" between the word header and the relation word, and the third, the revision of the variant character. Although the second edition has been modified, bu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we still found some allogeneic relations in the meaning, pronunci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and some of the problems are more complex.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se of the same terms, such as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e same function, and many interword relations under the same term. But they also point out the advantages of specific heterogeneous types and the use of terms that seek truth from facts. Second, the various forms of variant characters in "Handa" have their own merits and demerits, but their use is arbitrary. Moreover, it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and consideration in practice. Third,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revision of the part involving variant, is basically correct. But there are also cases of modification or even error without providing new documentary evidence. We have revised some allogeneic relations, but the number is small and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further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六;《汉语大字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昌银;“甸”何时开始用于地名——纠正《汉语大字典》的一个词条错误[J];辞书研究;2004年04期
3 毛远明;《汉语大字典》指瑕[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袁津琥;“诬”之“抹杀”义探源[J];辞书研究;1999年01期
5 注先;为修订时的参考进言——评《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疏失[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汪耀楠;从《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看我国辞书事业的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S1期
7 马汝惠;汉语辞书中的两姊妹——《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张立华;《汉语大字典》遗补示例[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赵振铎;冉冉的“冉”不宜音nán[J];语文建设;1997年04期
10 江在山;周志锋;;《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勘札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峰;;“打”字的音和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高更生;;修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几点想法[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厉兵;;从“扇”与“d'”谈分别字[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叶青;;简体版古籍的字形处理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景宠业;;“可以”之“以”的性质商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方有国;;重庆方言词语探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叶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传承与创新——以“孔”、“好”互通为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魏励;;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几点思考[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李玉清;;《本草发明》疑难字研究[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正波;《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凸显野生动物保护意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汉语大字典》:与时俱进 再谱新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虎;“雕虫”探源[N];光明日报;2009年
4 吴若增;“埋单”还是“买单”?[N];天津日报;2005年
5 撰文 本报记者 陈四四 黄里;四川出版:大集团战略下的品牌效应[N];四川日报;2010年
6 记者霍文琦;中华文字将全面数字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百顺 叶雪萍;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高清;首先应当对“规范”加以规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赵熊;篆刻学习工具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10 ;工具书常青树[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春雷;《经律up相》up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小平;代动词“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沈芸;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峗;《汉语大字典》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丹;异体字字库开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明荷;《规范汉字表》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继承与创新[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颖;建国以来异体字整理工作中汉字理据的保护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江在山;新版《汉语大字典》商补[D];宁波大学;2012年
6 常丽馨;秦简异体字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依尔;从构形理据看异体字行废现象[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黄雁;《汉语大字典》“X同X”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加美;《新华字典》7-11版异体字对比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10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汉语大字典》的补苴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5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9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