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的”字结构的语块构式观:基于转喻源域类型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30 20:29

  本文选题:语块 + 构式 ; 参考:《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摘要】:"的"字结构存在转喻思维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但前人没有揭示该结构的具体操作模式。在陈香兰[5]前期研究中提出该结构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构式的观点,本文进一步探讨该结构的转喻思维源域的类型,并提出该结构从形式与意义匹配来看属于构式;从语义和习得来看又属于语块。而语块和构式的观点并不矛盾,语块可以看作构式的表现形式。本文提出九种转喻源域类型和三种语块类型。
[Abstract]: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recognized the metonymy thinking in the "" "" "" "" "" word "structure, but the predecessors did not reveal the specific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previous study of Chen Xianglan [5], the concrete operation mode and structure of the structure we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d the type of the metonymy domain in the structure, and proposed the structure from the form and meaning. Semantic matching belongs to the structure; from the semantic and acquisition point of view, it belongs to the block. But the view of the block and structure is not contradictory, and the block can be regarded as the form of expression. In this paper, nine types of metonymy source domain and three types of block are proposed.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11BYY010)资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分类号】: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1期

2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3 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倪兰;“是……的”结构话语功能[J];语文学刊;2002年03期

6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7 吴刚!510641广州;汉语“的字词组”的句法研究[J];现代外语;2000年01期

8 袁毓林;;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熊仲儒;动结式的致事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熊仲儒;;致使的语音实现及其句法蕴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方小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袁本良;“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8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张颖;对复谓结构中“引陪式”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倪兰;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基本语义分析[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文;;试论英汉双语词典的认知模式[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敏之;;“的”字结构的语义可省略形式[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肖霞;;对连续话语中一些结构轻音音节的声学特性分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7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宁;[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4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陈烁;《儿女英雄传》状态词研究——从《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的比较看《儿女英雄传》中状态词的若干特点[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雪莲;《水浒全传》的数量表达方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志军;先秦汉语双宾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卡嘉;从名词及名词的属性看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10 邓晓华;疑问句的功能偏离——转喻功能及其实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书杰,吕建斌;人类组块理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4 邓思颖;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0年03期

5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6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7 邓思颖;;以“的”为中心语的一些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8 陆俭明;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J];汉语学习;1983年02期

9 严维华;语块对基本词汇习得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缪海燕,孙蓝;非词汇化高频动词搭配的组块效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德生;组块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2 张芬;;大学英语写作中语块的运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12期

3 胡胜高;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与词汇教学[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玲玲;现代汉语格关系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5 朱洪林;;语块理论与词汇教学[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年00期

6 王冬霞;;浅论语块在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7 雷婧江;;浅议语块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0年30期

8 李亮;;语块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李兆瑞;;语块运用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10 左红珊广;《套语与词汇》评介[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强;詹卫东;任海波;;构建大规模的汉语语块库[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董强;郝长伶;董振东;;基于《知网》的中文语块抽取器[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慧;;“V单+adj/n+N”语块的构成及语义发展[A];“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邱丽娜;;从语块学习与重复模仿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玉;宗成庆;徐波;;基于多层过滤的统计机器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钱娟;王立非;;“CCTV杯”英语演讲中的语块对比研究[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建理;;英汉直接致使移动句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梁颖红;;真实语料下基于多Agent分布式英语[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9 韩丹;;“主事居后‘得’字句”的构式义及其认知解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周宏俊;;基于词块的高中英语教学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刘燕玲;实行国际标准是大势所趋[N];健康报;2001年

2 记者 杨静;加拿大瞄准中国木结构建筑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1年

3 魏奕雄;峨眉自古天下奇[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4 吴长安;“还”和“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清艳;现代汉语中“V个N/VP”结构与隐性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萍;语块理论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宿飞鸿;汉语语块及其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丛珊珊;汉语语块及其在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存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磊;高考英语听力语块分析及其运用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美虹;语块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王呈艳;基于规则抽取的汉语语块识别[D];河北大学;2011年

9 李辉;语块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所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的语块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6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86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