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视角下的语境建构
本文选题:语言哲学 + 语境 ; 参考:《人民论坛》2011年11期
【摘要】:语言的主体性、模糊性以及建构性等特征使得语言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表述客观事物;人类作为认识主体,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是在诸多动态的语境中发生的。各类语境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并不孤立存在,在现实的语言学习中,建构合理的语境,形成有效的互动协同,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Abstract]:The subjectivity, fuzziness and constructiveness of language make it im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express objective things exactly. As a subject of cogn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meaning takes place in many dynamic contexts.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use, all kinds of contexts do not exist alone. In real language lea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context, 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language input a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anguage learning.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涌涛;模糊理论的若干问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2 成晓光;;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3 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4 王初明;;学相伴 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民;;语用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徐华莉;;从互动教学的误区看教师角色的重要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戴学媛;;基于顺应论的说服言语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6 林传伟;;解释话语的选择机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王菡;;综观视野下的语用综观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8 马国彦;;花园路径现象修辞学初探[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谢福霞;谈语用模糊[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慧;;《赤壁》译名误区的思考[J];长城;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承弼;;语境分类及其作用的初步探索(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芳琴;;中西修辞语用中的饮食文化探析[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素建;;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日语反语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纪蓉琴;主体间性视阈下的译者元语篇意识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娄琦;功能性言语的意义生成—认知符号视角下心理空间双重整合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福奇;条件关系范畴的语言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迟腾飞;主体间性视阈下非英语专业学生ESL自主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段静;奥巴马演说词反复的顺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宁菁;语境视野中的礼仪文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启庆;《庄子》修辞策略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小燕;高校人力资源模糊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琴;从模因论的角度看广告口号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康慧芳;基于交际语境顺应理论框架下英语委婉语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何璐;大学英语教师言语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晓芒;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李洪儒;;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3 金惠敏;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3期
5 徐海铭;;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发展模式调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6 成晓光;姜晖;;Metadiscourse:亚言语、元话语,,还是元语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7 李佐文;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玲;;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语言交际博弈论[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2 赵建华;;镜子与他者[J];江淮论坛;2007年02期
3 乔俊杰;;《墨经》论命题与组合[J];经纪人学报;2006年02期
4 梁琦秋;;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模糊修辞[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柴建才;;汪曾祺创作道路间断性探因[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斌;;后现代语境下的诗意叙述——以王安忆等人的创作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6期
7 唐朝秀;;学伴用随原则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彭雪梅;;语言哲学视角下的语境建构[J];人民论坛;2011年11期
9 刘泉厚;;语言哲学维度下不可数名词的认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侃;;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语言批判[J];文艺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穗萍;吴岩;陈煊之;;语境及常识性知识对代词指认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史瑞萍;白学军;;语境和动词在主题角色指派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104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0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