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反问格式“有什么X”的否定模式与否定等级——互动交际模式中的语用否定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3 21:45
【摘要】:反问格式"有什么X"是一种基于互动的有标记间接回应方式,具有语用否定的功能,可以对行、知、言三域引发语的前提实施知域否定,根据回应的直接程度可分为"前提—引发"一致式、推导式、隐含式、非推导式几种模式。在叙事语体、评论语体中,主要针对他人、自己原有或社会普遍存在的观点观念等知域引发语实施否定,构成一种广义的互动形态。反问格式"有什么X"在各种否定方式的强度序列中否定等级最高,伴随有表达主要信息和具有强烈主观性的特征,它与否定格式"没(有)什么X"在句法、语义、语篇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皆可在否定等级及伴随特征的对立中得到解释。
[Abstract]:"what X" is a kind of interactive and marked indirect response,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pragmatic negation. It can negate the premise of the three fields of action, knowledge and speech. According to the direct degree of respons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premise-induced" consistent formula, derivation formula, implicit formula, non-derivation model. In narrative style, comment style, it is mainly aimed at others, their own original or social views and ideas, etc., which leads to the negation of the knowledge domain, which constitutes a broad interactive form. The counter-question format "what X" has the highest negation level in the intensity sequence of various negation modes, accompani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and having strong subjectivity, and it is syntactic and semantic with the negative format "what X". There are a series of differences in text function, which can be explained in the opposition of negative hierarchy and accompanying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语法研究”(09CYY034) 第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于互动性的汉语‘对话-叙事'序列语体语法研究”(2012T5018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平;“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2 张伯江;否定的强化[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3 储泽祥;“一个人”的固化及其固化过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柴森;;谈强调反问的“又”和“还”[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3期

5 马真;;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3期

6 文全民;;“更”和“还”在肯定与否定比较句中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1期

7 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J];修辞学习;2007年06期

8 李宇明;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J];殷都学刊;1990年03期

9 陈虹先;;“没(有)什么+X”格式的句法特征[J];语文学刊;2010年07期

10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雍茜;;构式“VP+在+L”与动词的语义整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丁雪欢;;“什么X不X(的)”格式的否定意义及功能[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6 潘晓军;;“说V就V”的表达功能及虚化发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7 尹洪波;;“并不”中“并”的功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车录彬;;说“果然”与“果不然”[J];编辑之友;2011年02期

10 宋桔;;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副词二语习得研究评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陆俭明;王黎;;开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楠;;“无时无刻”的古今演变与词典释义[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荣;高峰;毛家菊;陆汝占;;人机口语对话系统中否定结构的处理[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沈冰;;试析语气副词“并”的语义与语用[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陶镜玉;英汉否定表达比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芳;现代汉语反问句的标记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丹;高等HSK作文中复句使用研究及教学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2 王士元;袁毓林;;现代汉语中的两个体标记[J];国外语言学;1990年01期

3 戴耀晶;论现代汉语现实体的三项语义特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4 江蓝生;“动词+X+地点词”句型中介词“的”探源[J];古汉语研究;1994年04期

5 杨永忠;;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J];汉语学报;2007年01期

6 张伯江;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7 韩陈其;浅谈“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8 张伯江;否定的强化[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9 肖奚强;“更”字歧义句及其相关句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许有胜;;“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语义差别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尹琼;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佑;;“非”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杜治本;;略谈“一……就”格式表达的语义关系[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02期

3 范丽芳;;浅析“A是A”格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1期

4 韩笑;;浅议“连…带…”格式[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5 张治;;一类接续性拷贝式及其相关格式的语用考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2期

6 胡清国;;“一量名”否定格式的两种语序及其制约因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野田宽达;;“什么”和“nani”否定格式比较分析[J];华西语文学刊;2013年02期

8 林海玲;;浅谈“A就A”格式[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9 孟建安;“是……的”格式中“的”隐现情况考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王天佑;;“偏偏+VP”格式及相关问题[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尹世超;;“一……就……”格式的意义[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栋臣 王荫生;“不仅是”和“而是”不能搭配[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利(HLAHLAKYI);“爱X不X”格式多角度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李慧;“有A无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虹先;“没(有)什么+X”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海林;“连A带B”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梁伟;“V就V在P”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暨南大学;2011年

7 钟莹;“不是A,,就是B”格式及相关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王莉;“从X到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中芹;“非A不可”格式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f ;“V来V去”格式的多维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0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20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