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答语“还行”的运用
[Abstract]:"also" table response, newspapers, the network everywhere, high frequency of use.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ositive, perfunctory and negative. The three kinds of usages are in fact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function of "still doing"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the pragmatic motiv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theory of interactive subjectivit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文学院;华侨大学;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2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小美;阚智文;;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孟晓慧;;“非常”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卢志宏;礼貌与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程凌云;;“面子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气氛营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王勇;英汉礼貌的语用与文化价值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余玉萍;;汉语称赞语回应的语用顺应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晓卉;;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英俊;;跨文化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志坚;;礼貌原则与外贸英语函电的语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4年
2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邓兆红;;英汉指示代词“的”与“that”的语法化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卫平;曹玮玮;;从英汉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雪梅;;中国与英美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异质性[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孙雁雁;;以关联为主的答句衔接语模式及特点[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项秀珍;;论礼貌的相对性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瑾;汉语主观视角的表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国凤;《红楼梦》与“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褚俊海;汉语副词的主观化历程[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红楼梦》中的礼貌现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杨娅珍;礼貌策略及其在外贸函电中的运用[D];宁波大学;2009年
3 张万明;交际法在中职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鹏燕;汉语抱怨语的性别语用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莹;汉语中拒绝请求行为的性别差异探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娟;中美电视剧中拒绝策略的跨文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马丽丹;职场中以性别为基础的称呼语社会语言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乔娜;电影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代瑜;语法化视角的现代汉语副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戈春燕;现代汉语词典连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锐;;礼貌原则下的教师礼貌用语对学生的影响[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王敏;杨坤;;交互主观性及其在话语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3 张滟;;构式“XAY let alone B”与“X(连)A都/也Y,更不用说/别说B”的语义—句法界面研究——基于“交互主观性”认知观[J];中国外语;2010年01期
4 董雅娟;侯国平;吴红英;;充分运用礼貌原则 促进商务英语沟通[J];中国商贸;2010年04期
5 邢俊肖;;英汉请求策略的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 韩骥;;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角度解读英语中的委婉语[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于华;史雅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视角[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8 秦海涛;;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从看英汉文化的差异[J];经济师;2010年03期
9 高振凤;;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10 冯冬琳;;礼貌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教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碎欧;;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凌岚;;合作原则在口译中的作用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王晓卉;;英汉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文化语用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邓欢;;情态动词在英语新闻简报中的语用意义及逻辑基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李清清;;语篇分析隋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幽默[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国凤;《红楼梦》与“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凤;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语应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颖婷;基于礼貌原则的附加疑问句产出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二勤;中日拒绝言语行为对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马健;电影对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汪慧;广告语言的会话含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东霞;模糊限制语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杜焕云;汉语疾病类委婉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宁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芦君君;海明威短篇小说对话的语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易蔚;文学语言的语用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3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4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