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溪口》乡村叙事的修辞体系
[Abstract]:Zengxikou is a text based on native writing, in which the country is the background or region of narration, and the country is the basis for the text narration to exist and become the meaning solvable. Rural narration includes not only local folk sound, primitive regional culture, but also stable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spiritual scene. The text adopts various rhetorical devices, bottom discourse rhetoric, female rhetoric and regional rhetoric to make the rural landscape true and credible. The rural narrative aims at surpassing the countryside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ism and humanism.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
【分类号】:I207.42;H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阿来;;乡村叙事的可能性表达——兼及长篇小说《曾溪口》[J];青年作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凯;;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李慧慧;;文艺思想在意识形态下的选择——论胡风超越时代的文艺思想特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杨晶晶;;惠特曼《草叶集》中“你”之意象与“我”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徐勇;;共和国大历史与两个时代两种叙述 从电影《建国大业》看新中国历史合法性叙述的变迁及其象征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华金余;;“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异同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尚微;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评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蓝善康;;毛泽东在延安的文艺论与瞿秋白脉承又有区别[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张传彪;;对汉字语境下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质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朱敏彦;齐卫平;;上海抗战文化的发展与抗争[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范玉吉;;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涉法文学的现时代意义[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晓武;;关于“小资产阶级改造”的论争——“主观论”与“香港批判”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朱林国;;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周波;;中国传统文化链接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清民;;审美意识形态:历史贡献与理论局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敖忠;;回到艺术创造的规律上来[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万笑男;从女明星到人民演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聚芳;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孙吴刚;论连载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双重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辛勤旺;《诗经》现实美观念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才让扎西;敦煌古藏文文献《罗摩衍那》的文学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存锁;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佳;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张资平小说的艺术特质[D];江南大学;2010年
8 卫梅娟;“朦胧诗”现象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碧莲;徐坤小说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蔚;“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美华;;试析两代徽娘的人物命运与性格特征——31集电视连续剧《徽娘宛心》观感[J];当代电视;2007年04期
2 陈亚芳;;传承地域文化 走进大众生活——观重庆市歌舞团《渝·美人》之感悟[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3 刘柯;;论台静农小说中的四支民俗风情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吴道毅;;叶梅散文思想艺术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5 赵剑光;地域文化的孤独[J];唐都学刊;1995年02期
6 周民锋;地域文化与人文意识[J];文艺评论;1997年05期
7 吴尔泰;吴炼;;“赣文化”质疑[J];创作评谭;1997年06期
8 杨晓霭;胡大浚;;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J];文史知识;1997年06期
9 薛珍;谈大力发展黑河市地域文化[J];黑河学刊;1998年04期
10 蒋志;中华多元文化孕育李白[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联华;;毛泽东诗词中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6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康君;;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关联[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徐苏;;镇江六朝文化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葛景春;;继承与超越——论李白诗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彭水清;佟庆;;基于深圳地域文化的客家民居保护利用[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常铁;公平一些吧[N];吉林日报;2004年
2 施立学;吉林地名与地域文化[N];协商新报;2009年
3 王向龙;地域文化到底惹谁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N];安徽日报;2005年
5 宋生贵;开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谢晓苏 朱光泽 晨迪;日本对战争的责任不能回避[N];成都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欣;指导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青海分卷编撰工作[N];青海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域文化,在援建中交融[N];新华日报;2010年
9 记者 冯骥;遵循基本要求 保质保量完成撰写工作[N];西藏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陕派电视剧异军突起[N];陕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文淑;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田美莲;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黄芸珠;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岩岩;认同和/或抗拒:凯瑞·丘吉尔剧本的女性性别身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岚;李R既俗髌返陌褪裎幕蚚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娜布其;阿拉善额济纳土语的特殊词语与地域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敏;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沈慧萍;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电视社教节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洪靖慧;京派海派情景喜剧及其地域文化背景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6 曹锋;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侯慧中;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路遥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凌飞;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林林;中国电视节目地域化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广场设计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80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80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