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将在上海举行
[Abstract]:The Seven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CCLC 07) will be held in Hongkou Campus,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from July 89 to 9, 2011. The topic of the conference is: 1) Cognitive Grammar, 2) Cognitive semantic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3)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philosophy 4)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Studies 5)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Studies 6) Cognitive Studies
【分类号】:H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的探析[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2 王寅;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彭媛;原型范畴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易明珍;隐喻的认知与文化[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5 刘国辉;;拓扑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含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朱晓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以“条”为例[J];语言与翻译;2006年04期
7 赵海亮;;《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0期
8 江晓红;;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J];中国外语;2006年06期
9 周莉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胡佳;;关于隐喻翻译的探讨[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邱玲俊;;从认知学及哲学角度看隐喻思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徐明;;认知语言学在日本——日本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晶 山西财经大学;我所理解的认知语言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张茧;语言学家来湘论道[N];湖南日报;2007年
3 吴明华;认知语言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张青;基于汉字的汉语信息语法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赵世开;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回顾和展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句法语文学科召开工作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黄忠廉 焦鹏帅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翻译科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建构翻译地理学新学科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薇;名词动用的认知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指称解读:限定名词词组的外指与前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俊平;译者的心路历程[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立莉;论认知取向的翻译和翻译教学[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廖立方;认知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语篇连贯分析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王大成;现代汉语动词重叠构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于燕萍;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杜玲莉;英汉语篇照应词的认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吕芳;庄子《逍遥游》的博喻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9 靖安典;从认知角度看韩礼德的语法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逯红梅;篇章理解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5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19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