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逻辑分析到存在实质的追问——语言哲学的研究路径

发布时间:2018-08-29 07:33
【摘要】:哲学的实质就是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其发展道路,语言哲学是透过语言剖析人类生活的实质。语言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逻辑分析到通过语言研究哲学思维的历史发展,是从"科学之科学"的高度对语言的各个维度进行反思,从而挖掘人在语言中无处不在的存在方式,是通过语言,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对人的存在实质的研究。
[Abstract]: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o reflect on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is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human life through language.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as experience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logic analysis to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rough language research. It is a reflection on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language from the height of "science of science", thus excavating the way in which human beings exist everywhere in language. Is through the language, stands in the philosopher's angle, to the human existence essenc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分类号】:H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曙山;;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江怡;;当代语言哲学研究: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3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4 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6 江怡;;近十年英美语言哲学研究最新进展[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7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8 江怡;;如何从哲学的视角研究语言[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9 蔡曙山;;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J];学术界;2006年04期

10 江怡;;语言哲学:西方哲学中的变革[J];中国外语;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堂;;从“释比”的音译谈羌族释比经典中“神名”的英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孙邦金,申定宝;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之路——从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谈起[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杨璨;;“火星文”的非语言特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铭玉;;谈语言符号学理论系统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杨莉;;索绪尔的语言观及任意性原则对外语学习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张燕;;弗雷格意义理论浅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崔希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社会;;对外汉字教学十八法[A];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楼巍;许为民;;技性科学观:科学的当代性和复杂性[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9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10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一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大众传播学解读[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伟娜;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任芝;请求言语行为的俄英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宇;后现代史学对传统史学的挑战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三联书店邮购书目[J];读书;2002年03期

2 江怡;世纪之交再话“语言的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3 刘景钊;蔡曙山;;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蔡曙山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06年02期

4 蒋勇,马玉蕾;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5 张一平;;结构与解构——从索绪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6 鲍贵;;从局部到整体的抽象: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论[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7 丁信善;;关于语符学及其研究[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8 陈晓茹;;从语言哲学维度看施莱尔马赫的语言解释学[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9 季国清;语言研究的后现代化迫在眉睫[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10 蔡曙山;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J];学术界;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概念分析的理论特色——以“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的研究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2 田原;曾德波;;语料库语言学的西方语言哲学探源[J];作家;2011年14期

3 杨艳秋;;简论庄子语言哲学的审美构成[J];作家;2011年16期

4 高歌;;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李晓红;;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再生[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周骥;李慧玲;;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述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康宇;;论魏晋《论语》学的言说范式[J];人文杂志;2011年04期

8 ;稿约[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9 戈秀兰;;情态范畴的多维度研究概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栋;;戴维森意义理论维度下的语言哲学观[J];求索;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关于假话的逻辑分析[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2 林济萍;;论中有驳,驳中有论——“《季氏将伐颛臾》的逻辑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胡荣强;季玲莉;邱国廷;罗瑜;;多传感器数据的逻辑分析[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熊学亮;;论所指的能指域[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曲长风;吴春艳;;浅谈无连接器探头在机械和电气方面的优点[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德军;;逻辑分析与审美直觉的双重变奏——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前景[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罗文静;;略谈语境在语义修辞逻辑分析中的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立志;结构、符号与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2 蔡曙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冯小兵;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简单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不具创造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江怡;反思分析哲学中国百年[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简方;在语用逻辑里收获思想[N];光明日报;2002年

6 王子鹏;房地产的逻辑与常识[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张汝伦;道无常法[N];光明日报;2006年

8 高秀昌;中国哲学研究应充分运用逻辑分析方法[N];光明日报;2007年

9 滕云;名分不需要金牌来证明[N];中国妇女报;2008年

10 刘艳春;我与语言有个约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庆玉;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4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王晓阳;语言的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洪轶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张德华;基于信任管理系统的点对点网络安全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郝方f ;刑罚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峰;试论罗素摹状词理论及其对语言哲学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2 那晓丹;语言哲学视域中的word to be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郝丽;洛克的语言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秦波;逻辑视野下的推定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5 李晓春;语言哲学与俄语主体评价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劲松;用语义语用结合的方法研究翻译[D];四川大学;2002年

7 韩立坤;冯友兰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9 熊佳娟;转喻的认知研究:汉语作为转喻的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韵;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方式[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0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10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