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方言中的混合形式——以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方言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05 14:09
【摘要】:混合形式是指语言中同质成分和异质成分的组合,是语言或者方言接触的结果。通过混合形式的研究,可以研究词源,推断方言接触历史、移民路线、方言传播的时间和方向。"腋窝"和"肘"在汉语方言中有多种词形,多数是不同方言词形混合而成。对"妯娌"的一些混合词形在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分布的考察,可以判断湘语和赣语在这里的竞争和传播情况。
[Abstract]:Mixed form refers to the combination of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language and the result of language or dialect cont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mixed forms, we can study etymology, infer the history of dialect contact, the route of emigration, the time and direction of dialect transmission. "armpit" and "elbow" have a variety of words in Chinese dialects, most of them are formed by mixing different forms of dialect words. By investig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ome mixed words of sister-in-law in the border areas of Hunan and Jiangxi, we can judge the competi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Hunan and Jiangxi.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湖南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长沙、株洲、衡阳境内湘语和赣语边界的语言地理学研究”资助(10YJA74005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立项课题(0806047B)
【分类号】:H174;H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峻军;湖南桂阳敖泉土话方言词汇[J];方言;2004年04期

2 李永新;;从永州南六县方言的重复体标记看汉语的体[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王健;;从苏皖方言体助词“著”的表现看方言接触的后果和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青峰;;涟源古塘方言与蓝田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罗昕如;曾达之;;湘语与赣语的特殊名词后缀“首/场/头”[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3 黄丽;;《永州方言研究》中的本字补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刘恋;;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基本素质的提高[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宋淑琴;;湘阴方言的文白异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孙叶林;邵东方言的“连”字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邓永红;湖南桂阳县洋市土话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罗兰英;耒阳方言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丁健纯;;湘潭话中的“有”字句[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丰莎;;湖南湘阴长康方言中的部分副词[J];湘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跃香;现代汉语“V+子/儿/头”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永红;桂阳土话语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向红;英汉语音音段音位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谢元春;双牌江村镇土话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双云;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邓海峰;湖南新田县双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小娟;安化东坪话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文丹;湖南宁乡与湘乡边界东段的方言状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资丽君;湖南耒阳城区话的语音调查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文国;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钱乃荣;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3 石毓智;;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4 尚新;;汉语时体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献疑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持续意义的“住”[J];中国语文;2005年02期

6 尚新;突显理论与汉英时体范畴的类型学差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7 王健;;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J];语言科学;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谦;论中医药文献传播载体的演变[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侯长生;诗声销匿三百年原因探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廖大珂;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J];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03期

4 许永璋;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和演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李录成;;二十世纪中国画借鉴素描之简述[J];当代艺术;2006年03期

6 陈荣泽;;藏汉语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J];西藏研究;2011年03期

7 晁瑞;;介词“向”对“问”的替换——兼谈方言介词“问”的历史演变[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8 李琰君;杨豪中;祁萌;;解读广告的“时代性”[J];包装工程;2007年10期

9 储泰松;“和尚”的语源及其形义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10 沈晓妮;;以“光”为例探讨文学原型的形成[J];文教资料;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泉佩;;信息载体的演变与分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二集)[C];2004年

2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4 刘立成;;简论当代中国气象传播四大观念及其演变[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史志研究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5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周谷平;代妮娜;;林砺儒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田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演变及分析[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10 马久成;;中国时尚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群;论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罪[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詹存钰 白和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离不开广告[N];农民日报;2002年

3 记者 李卫中;我省启动科普兴农传播行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李伯飞;传播武术的“海外兵团”[N];中国体育报;2000年

5 □刘华杰;谈谈“科学传播”的主体结构[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彭万林;关于增设“艾滋病传播罪”的建议[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潘巳申;促进科技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应用[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记者 石易 通讯员 崔治安;广东:禁止手机传播赌博信息[N];人民邮电;2002年

9 记者 俞嘉骏;企业可建立声誉管理体系[N];组织人事报;2002年

10 刘健;有害信息不准传播[N];人民邮电;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磊;韩孟诗派传播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赵国伟;走向宪政[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习惠;“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艳秋;明前《木兰诗》接受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冯雅姝;以图式理论分析企业精神传播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金日山;《老鼠嫁女》故事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5 王红;手机流行语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薇;试论3G对传播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强;服装的媒介功能及其相应形态的开发与设计[D];东华大学;2005年

8 苏t$;流行时装在第四媒体中的传播[D];东华大学;2006年

9 谢斌;两汉图书事业简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申重实;《儒林外史》刊刻传播及艺术说略[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5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