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花园幽径现象顿悟性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18-10-08 18:38
【摘要】:借助脑认知、原型和认知负荷模型,计算语言学顿悟研究可实现程序上的应用。通过分析机能固着、心理成规和心理定势可知,"弃旧"是顿悟出现的条件,格式塔分析表明顿悟是知觉场的"平衡-失衡-再平衡","迎新"是顿悟产生的根本。本文分析了顿悟的NS算法,从中得出,语义触发时关键启发信息激活具有瞬时性,循环算法感知具有闭合性,认知折返时错码调试具有回溯性,跨越解码时"原-伪-新"解读模式具有螺旋性。顿悟算法研究证明了程序语言在花园幽径句解码中具有可行性。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brain cognition, prototype and cognitive load model,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epiphany can be applied in progra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unction fixation, psychological rules and mental stereotypes, we can see that "abandoning the old" is the condition of epiphany. Gestalt analysis shows that epiphany is the "balance-imbalance-rebalance" of the perceptual field, and "welcoming the new" is the root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epiphany. In this paper, the NS algorithm of epiphany i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ctivation of key heuristic information in semantic trigger is instantaneous, the loop algorithm perception is closed, and the debugging of cognitive reentrant error code is traceability. The interpretation mode of "original-pseudo-new" is helical in crossing decoding. The study of epiphany algorithm proves the feasibility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in decoding garden path sentence.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鲁东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语委“十一五”规划项目“发达国家词典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B115-29)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花园幽径现象研究”(项目编号:07CWXJ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3 冯志伟;花园幽径句的自动分析算法[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4 徐章宏;“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兵,刘鸣;句子加工中语义关联性和句法歧义性实验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姚海娟,沈德立;顿悟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的验证性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3 梁丹丹;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语言学;2004年02期

4 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概率语法[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杜家利;;“细读方法”对语句“花园路径现象”的指明作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殿恩;;英语“花园路径句”探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宛新政;试论现代汉语使动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8 徐章宏;“花园路径现象”的认知语用学解释[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刘平;;英语言语幽默的语用认知赏析——以关联理论与不和谐—消解理论为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红岩;;花园路径句的优选句法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亚旭;刘友谊;舒华;孙茂松;;汉语名动兼类词的句法分析:来自人类阅读实验的证据[A];Advances in Computation of Oriental Languages--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Oriental Languages[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江;顿悟问题解决中原型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敏;决策信息的创造性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李明振;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源甫;旅游资源——导游词翻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2 董国珍;语境和词频对汉语词类歧义词歧义消解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干诚;句子理解中的连接歧义消解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海娟;不同认知风格个体顿悟问题解决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欣;ERP: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心理机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晶;脑筋急转弯:言语交际行为阐释[D];吉林大学;2006年

7 迟语;话语误解分析及其对交际机制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8 赵彤;影响9点问题解决的关键行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刚;顿悟问题解决中的潜伏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兰;英语学习中的顿悟学习及教师对其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冯志伟;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J];中文信息学报;1995年04期

2 曹宝龙,刘慧娟,林崇德;认知负荷对小学生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策略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3 张庆林,邱江,曹贵康;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4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5 鲁忠义;范宁;;工作记忆广度与汉语句子语境效应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6 许远理;听讲式接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种来自认知负荷的观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伍翔;工作记忆对英语复合句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佩杰;英语局部句法歧义理解[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外语言学》1989年总目录[J];当代语言学;1989年04期

2 ;《语言学名词》即将出版[J];方言;2010年02期

3 时坚;;北京计算语言学研究会成立[J];语文研究;1991年04期

4 ;编者的话[J];中文信息学报;1992年03期

5 袁毓林;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6 乐明;;第21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双年会暨第44届计算语言学会年会概览[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7 ;计算语言学与语言科技原文丛书[J];中文信息学报;2010年05期

8 俞士汶;关于计算语言学的若干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3期

9 黄昌宁,孙茂松;全球计算语言学的盛会COLING—ACL8简介[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10 江荻;;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实验室成立20周年[J];民族语文;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全国政协委员 石锐;建立健全国家民族语言数据库[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宗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语言学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王德春;世界上最大的一套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国落地[N];文汇报;2008年

4 教育部语信司;语言资源监测与服务论坛举行[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罗骥 云南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语言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屈刚;英汉双语短语对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春利;形名组合的静态与动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陈慧;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中文组织名考察与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林八鸽;《蒙古语连接形式知识库》的建设[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富涛;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简单谓动句句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峻;核查理论的计算机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蕾;文学隐喻的认知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阿米娜木·买买提明;维吾尔标准书面语与口语动词变位形式的对比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董雪松;建立面向信息处理的词汇认知语义分析模型的尝试[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努尔买买提·依布拉音;现代维吾尔动词语态及动词构词词缀统计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7 江艳;面向信息处理的介词短语“往+X”的边界识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伟;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刘桂伟;一词多义:文化调节的认知现象[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牧仁高娃;蒙古语语料库标注及相关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57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57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