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及性理论及“这”、“那”篇章不对称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arge scale statistics of real data (164.5 million word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asymmetry of "this" and "tha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study. This kind of asymmetry of tex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opposition of old and new informa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ime and space, the opposition between reality and fictitious, the opposition between definite and indefinite, and the opposites of familiar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essibil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obvious asymmetry and holds that "this" is a high accessibility deixis, and "that" is a low-accessibility deixi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义娜;话语指称的认知构建与心理空间可及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董志翘;;汉语史的分期与20世纪前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家合;;元刊杂剧的疑问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陶智;刘胜;;论古汉语中反身代词的转指用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汪文珍;;整合与映射——析幽默言语的认知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王瑞敏;;浅谈汉语他称表达中的爱称表达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宋媛媛;;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己称代词和旁称代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9 高敏;;安徽芜湖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10 刘晓梅;从《孟子》看“夫”的语法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春妙;;从“这”的误译谈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琪;留学生对汉语“谁”的非疑问用法的习得研究——语料库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睿华;英汉名词标记性对比研究及其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仝秋红;博爱方言的代词系统[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8 黄e,
本文编号:2268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6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