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视野中的转基因技术争论研究——以“转基因主粮事件”为例
[Abstract]:The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arguments and scientific texts by SSK scholars is a major innovation of SSK school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rhetoric and using SSK's symmetry research method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urrent hot issues of GM, and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resources, topics and means used by all parties in the "GMO main Grain ev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a process of interest game between various actors.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转基因食品的社会评价问题研究”(09BZX02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传媒视角下转基因技术与其社会环境关系研究”(2010SJD720013)
【分类号】:H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辉;;科学解释学的三重维度[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2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3 高水红;共享的幻象——信息社会中关于教育知识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韩志伟;科技期刊涉及的优先权问题及其争优模式建构[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5 方峻;;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体系[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6 彭海珍;;关于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影响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4期
7 宫桓刚,屈丽英;中国进口贸易风险分析——来自辽宁的典型案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马来平;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9 石林芬;中国的R&D经费-2004[J];管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万辅彬,韦丹芳;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4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童兆洪;民事执行权的理论构建[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秘刚;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周丽昀;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D];复旦大学;2004年
9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立东;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行业问题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魏彦莉;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与实证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韦柳忠;知识社会之中轴原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4 季沙泥;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的营造[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5 郑良友;科技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傅欣沛;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葛勇义;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8 李洪强;析佩拉的科学修辞学战略[D];山西大学;2004年
9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长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福连;;语用学的发展:与修辞学的交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李超;;基于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修辞学课程改革——由专业选修课向公共素质课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3 胡毅;;浅谈广播语言与修辞学的关联[J];大舞台;2011年07期
4 程虎;;接受修辞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6 谭学纯;;八卦“学术进球”和“学术金秋”[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7 朱大可;;起自草莽[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8 郑颐寿;;论汉语辞章学的定义[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刘蕾;;“极高明而道中庸”——浅探《新著国语文法》中的修辞语用思想[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邓敏;;词语偏离搭配的修辞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iane Desrosiers-Bonin;;修辞学历史上的创新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武占坤;;一部闪光、爆炸的修辞学新著——读《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有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新;;谐音与游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名方;;后记(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8 许敬生;;简论中医古代文献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价值[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9 张爱书;;王希杰修辞学的逻辑体系[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晗蕾;;语言研究的新视域:零度和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宗廷虎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修辞学会及华东修辞学会顾问;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4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晓白;汉语也有风格[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潘文国邋口述 本报记者 张英 记录;潘文国: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N];南方周末;2007年
9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10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罗渊;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栾妮;《红楼梦》中的修辞造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张继文;中日古典定型诗歌中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罗群;论修辞学的社会实践[D];广西大学;2007年
2 孔飞燕;语词的广义修辞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农雪梅;汉泰比喻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袁媛;语言学理论在广告文本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孙文娟;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的劝说手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龚茂华;《马氏文通》修辞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莉莉;现代汉语同语式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月华;修辞格中的逻辑悖论[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11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