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札记》与《马氏文通》中的语气词“也”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2 09:48
【摘要】:通过对法国传教士马若瑟所著《汉语札记》与《马氏文通》中语气词"也"的描写进行对比,发现早在1728年,马若瑟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从语法学的角度系统地对语气词"也"进行了全面描写。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依据汉语自身特点,以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马氏文通》对"也"用法的描述没有超出马若瑟的框架。马若瑟对汉语语法的巨大贡献可见一斑。从二者对比中也反映出东西方学者语法观的差异。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ood word "Ya" in French missionary Maroser's Notes on Chinese language with that in "Ma Shi Wen Tong", it is found that as early as 1728,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rammar, Maros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modal word "al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itsel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grammar and rhetoric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usage of "also". Maroser's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grammar can be seen.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m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scholars in their grammatical view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项目“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的选择性研究”(项目编号:12BYY09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姚小平;《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交通》历史功绩重议[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2 洪波;先秦判断句的几个问题[J];南开学报;2000年05期

3 张西平;;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4 常俊之;论《马氏文通》对“也”字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宋金兰;古汉语判断句词序的历史演变——兼论“也”的性质[J];语文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崔利平;刘彦田;;古代汉语判断句综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曾娜;;论《马氏文通》中连字界说的几个问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姚小平;;欧洲汉语教育史之缘起——早期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和研究[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5 郑梦娟;;19世纪上半叶西方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简评[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6 王飞华;;传统小学研究中的汉语语气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耿军;;早期传教士的汉语语音学习[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8 胡宪丽;论《诗经·国风》中“其”字的用法[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林华东;;闽南方言的句首语气词[J];东南学术;2007年05期

10 周满伟;《论语》语气词的连用[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金兰;;“是”之指代-判断词属性刍论——兼论判断词与指代词的渊源关系[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黄生太;《红楼梦》拟声词及其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锦君;二程语录语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张军平;翻译中的语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10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黄国津;试论先秦时期否定副词“勿”与“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伟业;《战国策》连动结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艳华;《型世言》范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雷蔚茵;现代汉语方位词词类地位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邓崎凡;壮语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狄霞晨;从英文报刊看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认识[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吕冬霞;雍陶诗歌三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的文言虚词分析与教学建议[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俞敏;汉藏两族人和话同源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2 姚小平;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语言学史[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3 陈国华;普遍唯理语法和《马氏文通》[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4 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J];古汉语研究;1988年01期

5 张西平;;中西文化的一次对话:清初传教士与《易经》研究[J];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6 王力;中国文法中的系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7年01期

7 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宿爱云;;浅析“顿”和“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3期

2 汪大明;张虹;;《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及其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穆颖;;论《马氏文通》的结构主义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沈锡伦;;语法修辞结合研究的成功之路——《马氏文通》修辞方法论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陈燕;;关于《马氏文通》中“焉”字的用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范玮方;郝凤娟;;《马氏文通》与语言相对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4期

7 刘景农;;《櫖氏文通》以前的姙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S6期

8 秦嘉英 ,喻芳葵;谈《马氏文通》的句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朱Z瀂,

本文编号:2348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48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