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Abstract]:The basic semantics of the time structure is the measurement of certain events referred to by the verb structure.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monotone downward implication relation is satisfied, there are two ways of event measurement: global measurement and partial measurement. The time quantity structure of expressing the whole measuring meaning can only co-appear with the terminative verb structure, while the time quantity structure expressing the partial measure meaning can co-appear with the verb structure of various event types. The ambiguity of the complex time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choice of the event measurement method and the choice of the event measurement object in the same measurement mod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2 王媛;;谓词性结构的事件性和现代汉语进行体标记的语义分析[J];当代语言学;2012年03期
3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4 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5 税昌锡;;VP界性特征对时量短语的语义约束限制——兼论“V+了+时量短语+了”歧义格式[J];语言科学;2006年06期
6 王媛;;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进行体[J];语言科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黄建清;;时间定位形式在汉英语篇中的组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耿楠;;“时候”的多角度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贾朝勃;;“ぃま”的重新释义及其与中文方言的联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张晓涛;邹学慧;;“谁”特指问与否定的相通性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9 冯奇;冯军;;翻译中的语义筛选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红妹;王挺;陈火旺;;汉英机器翻译中时间短语的分析与时制计算[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俊萍;冯志伟;;利用时点层级系统消解t+t歧义结构及相关应用[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8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晓旭;《史记》时间词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建湘;基于离散性的英语歧义句认知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素英;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秦洪武;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2年02期
3 李临定;动词的动态功能和静态功能[J];汉语学习;1985年01期
4 陆俭明;“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5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6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7 岳中奇;“V(了_1)-C_t了_2”中“了_2”的时体功能及其相关动词[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8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三)[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9 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_1”[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10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忠东;;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翠香;;山东栖霞方言的持续体[J];方言;2007年02期
3 刘宇;;东北官语中表持续体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及其理据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健;;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J];语言科学;2006年04期
5 王昊;;汉语持续体意义的表达形式:“VP+着”与“VP+中”的句法功能比较[J];语文学刊;2010年09期
6 王昊;;汉语持续体意义的表达形式“VP+着”与“VP+中”的语义和题元结构异同[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6期
7 雷冬平;;论近代汉语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在这里/那里”[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袁莉容;;现代汉语句子的持续体及其标记“着”[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蔡国妹;;吴闽语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语法化序列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昌梅香;;云楼话的持续进行体[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式认知的语义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秋丽;;泉州方言介词“嘞”的语法化及涉及的相关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吴华英;;仙游话动词的体和貌浅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王安琛;;“V起来”中“起来”非体标记之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阿孜古丽·夏力甫;;基于复杂特征的维吾尔语VN结构[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高原;;谈汉语中位移动词的变化——以《古文观止》为个案的认知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李应潭;;用事态概念概括传统情态与时态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铭娜;《吕氏春秋》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周琴;泗洪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肖万萍;桂北永福官话特色虚词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廷香;基于语料库的3-6岁汉语儿童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玲;汉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张会娟;动词同义词辨析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3 张爱英;临漳方言中几个表示时体意义的成分[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麻欣;《后汉书》双音动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林琳;上古使令类兼语动词的演进和发展[D];暨南大学;2010年
6 柳丽慧;现代汉语持续体的表达手段[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清;罗田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昊;汉语持续体意义的表达形式[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二永;“所…者”结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莉;动词结构中的“个”[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64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64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