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单音词义项双音化中双音词选用的制约机制——兼论词汇古今未来不变

发布时间:2018-12-13 10:47
【摘要】:单音词义项双音化有三种形式,"日—太阳"、"月—月亮"、"星—星星"是相应的例子。普通话选"太阳、月亮、星星"作通称,是理据义上反映性状特征这一原则为主导,形式上追求简便经济、使用上要求通行常用这两个原则相配合,三者共同作用制约的结果。扩大分析词例,将验证补充上述结论。特征原则、经济原则、通用原则来自语言最根本的社会属性,古今未来永恒存在。汉语词汇在古今未来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相同和不变,以"不变驭变"、"不变应变"是词汇系统保持生机活力、高效履行职责的根本机制,是国内外语言历史历时研究中"古今一致原则"、"均变性原则"提出和在它们当中再补充"未来一致不变"的缘由,也是开展汉语"词汇预测"研究的理论基础。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forms of double-syllable: sun-sun, moon-moon and star-star. Choosing "Sun, Moon, and Star" as the general term in Mandarin is the result of the principle of reflecting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on motivation and meaning, the pursuit of simple economy in form, and the common use of these two principles in practice, and the joint action and restriction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Expanding the analysis examples will verify and supplement the above conclusions. Characteristic principle, economic principle and general principle come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social attribute of language. There are still many similarities and immut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bulary in the future. "invariant control" and "invariable strain" are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for the vocabulary system to keep its vitality and perform its duties efficiently. It is the reason why the "principle of consistency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and "principle of homogeneity" in the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put forward and supplemented with "consistent and invariable future". It is also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vocabulary prediction" in Chines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计算的汉语词汇筛选机制研究”(批准号:11YJC740116)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H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刁晏斌;;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J];汉语学习;2012年03期

2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杨文全;杨绪明;;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朱彦;;从语义类推的新类型看其认知本质、动因及其他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4期

5 何文彬;;试论语言符号(词)的客观性和主观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王宝珠;;古汉语复音词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6年08期

7 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3期

8 王希杰;;略论语言预测学[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劲秋;《论语》何晏注训诂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陈立柱;;战国时宋都彭城辨[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岩;;《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订补——以简帛文献为中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俊潮;杨定;;蜚”、“,

本文编号:2376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6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