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言语行为到文体类型——汉语言说动词转指现象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3 21:35
【摘要】: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的言说动词由指称言语行为最终名词化为指称文体类型,经历了连续的两个转喻阶段,其发生连续转喻的认知基础分别是原因——结果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一个言语行为就是一个认知模型,经由言语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乃至文体类型的演变,成功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在言语行为的概念化过程中通过文本的方式得以在语言层面固化。作为言语行为的结果演变而来的言说类公务文体,其社会功能依然是实施与该文体名称相同的某一特定的言语行为,而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则是成功实施该言语行为的适切条件文本化的结果,并植根于这一文体独特的言语行为方式及社会功能。
[Abstract]:From a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verbal verbs in Chinese have changed from referential speech acts to referential stylistic types, and have undergone two successive metonymy stages.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ontinuous metonymy is the cause-outcome relationship and the holistic-partial relationship. A speech act is a cognitive model, which evolves from speech act mode to text style and even style type. In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ization of speech acts,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f successful speech acts can be solidified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by means of text. As the result of the speech act,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peech official style is still to carry out a particular speech act with the same name as the speech act. Its uniqu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result of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al textualization of the speech act, and are rooted in the unique speech act style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is styl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言说动词研究”(09CYY03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剑锋;;语境概念需要不断超越——兼评《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2 郭英德;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玲玲;诔文与谥议起源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阮忠;传统文化与古代散文风格[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马承五;李白歌行特征论——兼论歌行的诗体定义与形式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徐国荣,杨艳华;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汪泓;“辩体”不“辩意”——许学夷论“体制为先”[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6 莫山洪;论骆宾王的书启文[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7 莫山洪;;论《宋四六话》的体制特点及学术价值[J];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刘伟;魏晋抒情小赋与汉大赋的文学价值比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许结;历代赋集与赋学批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郭英德;明人自传文论略[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仕慧;;论乐府诗中的三言节奏与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蒋鹏举;李攀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韦春喜;宋前咏史诗史[D];山东大学;2005年

7 高明扬;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金前文;汉赋与汉代《诗经》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兴林;白居易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盖翠杰;行状论[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王玫;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春霞;张孝祥思想及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薛峰;序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宋雪松;秦观散文特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晓萌;唐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渊源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燕;徐善文;;英汉语中动词化规律略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沈家煊;;朱德熙先生最重要的学术遗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3 翁海桂;;名词的认知机制[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4 王士伟;;商务报告的语篇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5 李战子;庞超伟;;外交评论话语中的语言学因素——以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6 夏宇;谢婕妤;;从“~门”浅析语义虚化和语法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彦p,

本文编号:2377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77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