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词与本土词的语义互补初探——以“粉丝”的引入为例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as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words. 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words is generally limited to the level of conceptual expression, but we fi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words is sometimes no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 relevant concept expression, but because the other semantic potential related to the concept cannot be transferred. Although the concept meaning and native term of some foreign word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it can generate the meaning of the native word, and enrich and refine the semantic expression. Therefore, the foreign words and the native words form a semantic complementary relati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an" and "a fan" shows that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semantics can better explain this problem.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日安;;“粉丝”、“铁丝”与“钢丝”[J];修辞学习;2006年06期
2 徐福坤;;浅议“粉丝”[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3 曲卫国,陈流芳;告别语“拜拜”与汉语口语语体的缺环现象[J];修辞学习;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侯国金;;“非字词”的语用理据和语用条件[J];外语学刊;2007年01期
2 陈宗伦;;汉语中“字母词”的流行及其驯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洋;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立荣;“粉丝”受众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芙蓉;职业粉丝健康化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袁斌业;试论当代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曲卫国,陈流芳;汉语招呼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周日安;汉语单音节外来词初探[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4 翟英华;关于现代汉语外来词规范问题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徐福坤;;浅议“粉丝”[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6 李春琳;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构词理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毕继万;汉英告别语的差异[J];语文建设;1997年07期
8 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祥;“A就是A”结构的语篇考察[J];语文学刊;2005年09期
2 吕俞辉;;“丝毫”句语义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高丽佳;戴卫平;;论韩礼德的意义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4期
4 郭先珍;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5 冯卡梨;语域与语言教学探析[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5期
6 张德禄;;加的夫语法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7 祝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语用观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光辉;;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行为潜势探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祝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语用观探析[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彩丽;;通感隐喻探微[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海叶;;功能语言学视野中的范畴化[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启示[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燕;从系统功能角度诠释语法化[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振华;介入:言语互动中的一种评价视角[D];河南大学;2003年
3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高明强;新闻报导中语法隐喻的系统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从人际功能视角阐释权势与等同[D];北华大学;2007年
2 胡琴;音系隐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苏杭;及物性与语篇建构—系统功能语法视角[D];西南大学;2012年
4 周琴;论及物系统中过程的不确定性与歧义[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柴婷;汉语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俊萍;新闻报道和社论的人际功能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7 蒋戴丽;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文体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8 杨志勇;论语法隐喻理论对韩礼德语言哲学思想的贡献[D];苏州大学;2010年
9 朱春丽;[D];郑州大学;2002年
10 汪冕;访华美国总统大学校园演讲的文体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