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iodiversity,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formation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Hainan is expounded.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serious threats faced by Hainan minority languages and Hainan local dialect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diversity of Hainan native language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H17;H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姜国权;;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经济学反思[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2 张蓉蓉;;教育与文化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3 李枚珍;王琳;;海南黎语使用现状与对策[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琳;;论行政性语言规划的作用及其局限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毛春洲;;语言政策与规划相关研究概况[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6 范俊军;;语言多样性问题与大众传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大友;;民族教育功能的失调与矫正[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熊正贤;;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3 胡蓉;;从语言学视角看方言电视节目[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中大众媒体使用情况调查[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印振浩;;少数民族文化流失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以白族村落周城为例[J];中外企业家;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2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付鹏;裕固族人口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季媛媛;民族杂居区民族学校与非民族学校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姚晓兰;民族杂居区教育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刘广锐;论民族文化振兴与旅游开发[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孟庆娟;多民族一体化学校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王小琴;羌族地区中小学羌语文课程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何杨琦;贵州省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黄家锦;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姜振军;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成全;论经济学的“语言转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2 徐世璇,廖乔婧;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2期
3 马蒂亚斯·柯尼格,冯世则;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政策[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3期
4 高泽强;;黎语的历史与未来走势[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5 周建设;语言研究的哲学视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汪丁丁;语言的经济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7 王远新;论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J];世界民族;2002年06期
8 胡壮麟;语言规划[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2期
9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伟霞;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时远;;新文明观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动力[J];文明;2011年08期
2 ;国际译联发布2010年国际翻译日主题:多样化的语言 高质量的翻译[J];民族翻译;2010年03期
3 魏瑾瑞;;多样性的尴尬[J];中国统计;2011年05期
4 张颖;;浅谈少数民族文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5 陈哲;;从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传承[J];文教资料;2011年21期
6 廖小平;;论成年人文化与未成年人文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7 雷晴岚;;试论我国南方生态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崔延虎;;绿洲生态人类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9 刘艳丽;;高黎贡——森林深处的秘密[J];数码摄影;2011年08期
10 何鉴菲;;史密森学会:从国家旨趣到社会关怀[J];看历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敬念;;喀斯特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建设初探——以贵州省荔波县生态文化建设为个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韩天雪;;浑河中、上游水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李作洲;黄宏文;唐登奎;葛继稳;蒲云海;郑昌毅;;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蒋有绪;;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入世后的对策[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龙春林;刀志灵;;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热点领域[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李为建;;湿地保护与水域生物多样性[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7 毛建辉;蒋国荣;卢代华;;生物多样性在水稻稻瘟病防治及优质稻米生产中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余丽莹;缪剑华;吕惠珍;;广西药用植物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第10章 森林的生物多样性[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10 丘君;陈利顶;傅伯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年(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记者 温雅莉;生物多样性表现出文化多样性[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教授 李天纲;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N];解放日报;2008年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马克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严峻[N];光明日报;2009年
5 刘红婴 中国政法大学世界遗产法研究中心;哈尼农业遗产彰显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民族所 何星亮;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乌丙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舫;文化多样性:全球化中的中国立场[N];人民日报;2005年
9 本版编辑邋李天纲 MICHEL ALBERT 姚大力;“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田建明;“语言至关重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军;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2 王宏毅;伞滑刃属线虫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李中强;中国西北干旱区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孙剑秋;我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陈建华;板栗生物多样性和生理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6 路兴波;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性及其产品成分检测技术[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元明;新疆三工河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及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2年
8 秦松岩;德国奥德河水中生物膜形态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温亚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10 刘云慧;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华;垸田开发与江汉平原湿地演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晓燕;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洁群;西藏不同类型草原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林杨;主要有害外来植物对长沙市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唐勤;西双版纳人象冲突与缓解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文亮;天津高沙岭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7 董俊斌;内蒙古草原甲虫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控制家畜粪依赖性害蝇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8 马彩华;南海地理学与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渔业区划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冯健;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宋朝霞;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酶的初步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18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1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