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间接言语释义——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比较

发布时间:2019-02-22 16:53
【摘要】: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都旨在从言语交际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则角度来解释间接言语意义。但由于二者对含义产生机制的认识不同,导致其含义推导机制不同。实例分析发现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只研究了交际意图被理解的成功交际,而未能考虑意图误解或不解的失败交际。此外,语料的简短及分析层面的狭小导致二者在分析复杂会话方面出现不足。因此,只有充分重视交际意图的释义作用,采用全面动态的视角才能较好地解释间接话语意义。
[Abstract]: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indirect speech from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generation mechanism, the meaning derivation mechanism is different. The exampl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the theory of indirect speech act only studied th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and failed to consider the failur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misunderstanding or confusion. In addition, the brevity of the corpus and the narrow analysis of the analysis level lead to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wo in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sessions. Therefore, the meaning of indirect discourse can be explained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perspective only by giving full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2 何兆熊;话语分析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3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永生;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分析的贡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C.Levinson;沈家煊;;语用学论题之二:会话含义[J];当代语言学;1986年02期

2 王凤兰;会话含义理论与汉语听力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1期

3 高佳佳;;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23期

4 韦莉;;会话含义在交际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9期

5 童树荣;间接言语行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罗菲;;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与原则[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4期

7 刘祥云;;言语行为理论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彭亚情;李剑月;;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对广告语篇进行的分析[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9 魏月红;会话含义的语用阐释[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吴丽君;宋薇;;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邵严毅;蓄意歧义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颖;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视角看汉语交际中的他人启动修正现象[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七月;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小说对话翻译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夏夏;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女性形象的再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群;俄汉语间接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罗伟;从《红楼梦》及两译本看言语幽默与会话含义[D];南华大学;2008年

6 吴蓉花;两种隐喻解释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育萍;格氏会话含义理论在《简·爱》会话语言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舞云;会话含义理论框架下的小说对话的语用解读与翻译[D];中南大学;2008年

9 侯笑盈;极致表达的语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10 刘洋;违反合作原则所生成的会话含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