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语法中的认知音系学》介绍
[Abstract]:Regular 1. "Cognitive phonology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by Riitta V. limaa-Blum,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ice, France. (Cognitive Phonology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alytic Tool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was published in Berlin b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 in 2005.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襄;《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3期
2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1年01期
3 王世襄 ,袁荃猷;《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01期
4 H·A·塞蒙 ,朱新明;认知的信息加工模型[J];心理科学;1981年03期
5 祝尧仁;俄语格律诗的音乐美[J];外语教学;1981年02期
6 朱鹤洲;;《抚琴退兵》是抄袭的[J];棋艺(象棋版);1981年03期
7 刘歌德;;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8 李宪如;托马斯·库恩科学观简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祝尧仁;浅谈马雅可夫斯基诗的形式和教学[J];外语教学;1982年02期
10 ;构成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美龙;江希龄;陆惠生;;TMS340系列图形图像加速板在船舶自动驾驶模拟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曾琦;董奇;J.Campos;R.Kermoian;;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机制:爬行经验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张春莉;邵瑞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内在心理机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李宇明;;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5 吴继屏;;图表、公式的编排对自然科学学报版面形式的影响[A];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论文集[C];1988年
6 何卓培;徐淑平;徐俊;熊守仁;苏锦文;;亚毫米波辐照与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的DNA甲基化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7 熊浩;丁小燕;高晟;;爪蟾胚胎卵裂早期预定背中胚层的自主分化能力[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江小林;;高层建筑生活热水管系平差分析[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9 门汉光;;论多层及高层住宅分户水表设计[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10 沈桂平;曹雪琴;;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应力分析及试验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庞云;百年老字号 医药发展史[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刘子建;我的议论和张仃有关[N];美术报;2000年
3 杨楹;思维方式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前瞻[N];福建日报;2001年
4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工程部主任 梁军;城市GIS面临四大挑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傅周海;书贵自然[N];美术报;2001年
6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孙勇军;殒落的航空界巨星[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士林;先验批判:建构稳态性的理性保障机制[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葛炳芳;别开生面的英语教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蒋晶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种主要的学习方式[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葛红兵;2002年的文革叙事[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军;东北东部山区天然次生林生态空间构建机制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2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郭淑斌;文本阅读中因果性预期推理构建过程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林若熹;线意志[D];暨南大学;2002年
5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刚毅;沈周山水绘画的风格与题材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7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向阳;贝叶斯推理的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守盈;图式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欧阳丽蓉;隐喻——语义迁移的动力[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范连义;心理图式与阅读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马有伦;衔接、语篇结构、图式与阅读[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晓梅;新时期汉语词义演变原因探索及其他[D];延边大学;2000年
6 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7 张梅;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何琼;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2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4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