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RP英语和PTH汉语双元音声学特征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19:43
【摘要】:双元音在质上是不断变化的,整个滑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起始段、过渡段和收尾段。英语和汉语都有双元音,且包含四对相似双元音。在通过对比英汉双元音的舌位图、共振峰和时长模式,分析了英汉双元音的声学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RP英语双元音的变化要比PTH汉语双元音的变化复杂,滑动过程跨度较大,主要就体现在RP英语双元音F1、F2值变化要比PTH汉语双元音这两个共振峰值变化大。
【图文】:

程度图,双元音,舌位图,汉语


个单元音时停止。此外,舌位图可以用来区分相近、相似音。图1完整地描述了英语双元音的发音滑动舌位变化。图2是笔者综合多位学者对汉语普通话双元音发音特点的描述绘制的汉语普通话二合元音的舌位图。(引自《英语发音辞典》,Peter Roach &James[3]Hartman,2001)  如图1和图2所示,英语双元音和汉语普通话双元音的四对相似音中,〔ai〕和ai、〔au〕和ao以及〔 u〕和ou这三对在发音时舌位的滑动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只是舌的起始位置和收尾位置的高低前后的区别决定了他们音色的差异。英语双元音〔ai〕和汉语普通话双元音ao在发音时舌位都处于低位,但前者舌位靠中间位置,后者舌位比较靠前;两者口腔开合程度基本一致

双元音,共振峰,声学元音图,标准值


段共振峰F1,BF2表示起始段共振峰F2,EF1表示收尾段共振峰F1,EF2表示收尾段共振峰F2。下面的图3和图4分别是根据表1和表2所绘制出的男性和女性RP英语与PTH汉语双元音声学图。表1为PR与PTH双元音共振峰标准值对比(男性)。表1 PR与PTH双元音共振峰标准值对比(男性)RP PTHBF1 (Hz) BF2 (Hz) BF1 (Hz) BF2 (Hz)RPMS PTHMS RPMS PTHMS RPMS PTHMS RPMS PTHMS〔ei〕ei 740 563 1686 1702 515 416 2142 2094〔ai〕ai 762 771 1246 1329 525 502 2101 1969〔au〕ao 930 664 1482 1085 669 492 1474 974〔 u〕ou 759 538 1326 1019 451 433 1284 1010〔 i〕607—941—492—2091—〔i 〕491—1983—784—1472—〔e 〕804—1713—812—1604—〔u 〕582—975—761—1270—ia—374—1856—695—1271ie—321—1944—521—1700ua—426—912—737—1170uo—416—844—518—959  (注:RPMS=RP Male Speaker, PTHMS=PTH Male Speaker)·101·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3;H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金生;英汉元音对比与英语语音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谭华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曾素琴;英语拟声词的结构及其音韵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许良越;从区别特征理论看声纽四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国伟秋;语音音段音变现象与语音语境之关联[J];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5 赵忠德;关于语言学术语的统一译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7期

6 王安红,陈明,吕士楠;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4年04期

7 朱宪超,王维民;语音及音系格局对英汉象声词生成模式的制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马红英,昝飞,徐励珏;构音障碍儿童的元音偏误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9 毛世桢,马红英;构音障碍儿童的辅音声母偏误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倩;曹文;;日本学生汉语单字调的阳平与上声[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丹;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舌面单元音的习得[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涩谷周二;对日汉语句重音教学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3 冯潇;历史音变中的循环现象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志颖;天津学生英语元音[e]、[(?)]和[ai]发音错误的语音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琴;密集型语言输入对中国学生美式松紧元音产出影响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娟;;论咸宁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以元音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周辉;;白汉双语社区的和谐语言生活——云南省安宁市糍粑铺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婧;程芳;;马庆株教授做客湖南师范大学畅谈汉语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4 王丽;;英汉委婉语社会功能对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5 盛辉;;论汉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沈刚;冯涛;;汉英存现句中的存现主体[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李贵兰;;节奏问题探讨:汉语古典诗歌的“平仄”与英语诗歌的“轻重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8 荣宁;;小议中英禁忌语对比[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9 杨凤丽;;英汉语显性否定句的对比与探析[J];华章;2011年18期

10 黄如;;试析中英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内涵[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德祥;;东方文明古国的振兴与汉语走向世界[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在江;;英汉情态隐喻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程桂萍;;合同的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俭;郑玉玲;;汉语普通话动态腭位的数据缩减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8 哈妮克孜·伊拉洪;帕力旦·赛力提尼牙孜;那斯尔江·吐尔逊;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人说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的声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9 毛世桢;施云;;汉语普通话的音位负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沈米遐;韩晓云;孔江平;;汉语普通话共鸣特征的数理统计分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业倩;希腊推出汉语普通话广播节目[N];人民日报;2007年

2 吴铮;列为必修课,汉语普通话将成英国“明日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晓霞 李炜娜;汉语夹杂英语 怎么看,怎么办[N];人民日报;2010年

4 编译 凌丹;未来十年 汉语能与英语抗衡吗[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钱乃荣;请让方言继续存在[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南周;推奥运英语不如推奥运汉语[N];今日信息报;2007年

7 傅振国;“英语蚂蚁”和“汉语长堤”[N];人民日报;2009年

8 傅振国;300年后汉语会消亡吗?[N];文汇报;2010年

9 周红飞;每一种语言都是美丽的[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王岩平 甄芳;“英语霸权时代的汉语命运”讨论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管春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7 李梅;半机构性话语中的他人修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于辉;汉语借词音系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段海凤;藏语安多方言词重音对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芳;英语“-gate”词与汉语“-门”词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红琴;英语、汉语和蒙语词汇的社会文化涵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齐方;汉英通称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谢筱莉;英汉语比较结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秀萍;中国的初中双语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案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周凤娟;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Kaynar Omer Faruk(欧曼尔);土耳其学生在双语迁移下的汉语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蓉;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普通话塞音的范畴感知[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熊佳娟;转喻的认知研究:汉语作为转喻的语言[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洋;英汉模糊类标识符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24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