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衔接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2010-2012)的汉英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2 09:04
【摘要】: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句子层面转到语篇层面。作为篇章组成的重要手段,衔接已成为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研究重心,其中韩礼德对衔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1976)一书中,对英语的衔接手段作了详细划分和阐述。近年我国一些学者对汉英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大多限于广义的语篇范畴,对特定文体,尤其是对政治文本中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则相对较少。 本文基于前人已有研究成果,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建构分析框架,以近三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英语篇中照应、替代、省略、连接、重述和搭配等衔接手段使用的定性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政治文本中汉英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并对造成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发现:1)尽管汉英衔接手段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两种语言表达相同的意义时,在衔接手段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倾向性。2)汉英使用照应的频率不同。作为重意合的语言,汉语倾向于使用零形回指,而作为重形合的语言,英语则倾向于使用人称照应;在指示照应的使用上,汉英都倾向于使用近指;而对于比较照应,英文中的表达方式更为灵活。3)替代现象在中英文《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比较罕见,相比之下,省略的使用就比较频繁。其中汉语倾向于名词性省略,而英语在一些平行结构中倾向于动词性省略。4)同样是由于意合和形合的差异,汉语中连接的使用大大地少于英语。5)从词汇衔接的使用上来说,汉语更多地使用重复,而英语则倾向于同义、上下义等其他的衔接手段。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政治文本在汉英衔接手段使用异同上的探讨,丰富了汉英衔接手段对比研究的语料。同时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该理论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学术实践。文中列举的大量实例分析,为译者在涉及衔接手段的汉英翻译,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52;H315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美玲;;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Mandarin Tone Discrimination b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Gegentana,Huaxu;;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Mongolian Nominal Suffixes[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Survey and Analysis on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s[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士进;李宏言;黄申;徐波;;Detecting Salient Mispronunciations of Oral English for Chinese Students Using Word-dependent Lexicon Extension and Effectiveness Criterion[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6 张拥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Duration Closure in the Wu Speakers'Production of English plosives[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子宁;;基础英语教育的问题与建议(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Ambisyllabicity in English:How real is it?[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杨润芬;;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教师 王传涛;嘘,咱是国际大都市,请说“ENGLISH”[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林行止;OK从何而来[N];东方早报;2011年

3 牛虹;如此“过关教练”[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文才;E-Learning,,时代企业培训管理新方式[N];国际商报;2001年

5 记者 张朝晖;教育产业前景诱人[N];福建工商时报;2001年

6 周冀平 马振邦;教育连锁在中国悄然兴起[N];中国工商报;2001年

7 崔晓晖;走进英语现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英语教育的现代化[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刘颖余;在语言的丛林里[N];工人日报;2000年

10 洛阳市吉利区第二初级中学 陈爱珍;未成曲调先有情[N];学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有诚;[D];复旦大学;2012年

2 延宏;社会文化与语用认知视角下的中国英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程冰;英语学习中的辨音与发音关系及语音训练新方法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多维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郑国锋;英汉位移运动事件切分与表征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曾永红;中国大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淑媛;衔接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2010-2012)的汉英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徐丽;智力参与与言外之意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卫平;陕西关中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4 姬晋敏;中国与日本英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侯磊;[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烨;从英语的地域变体探索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D];燕山大学;2012年

7 Sun Hui(孙辉);[D];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2010年

8 宝柱;“本文+动作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瀚;大学生英语语音错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海南大学;2010年

10 王传芳;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语言地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5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25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