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语言特征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2 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常辉;屈折词缀的缺失与中介语语法的损伤[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蓓;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江结宝;骂语词“狗”的文化内涵阐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一,赵惜微;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的体词谓语句[J];北方论丛;1998年01期
5 王保东;论汉语非谓形容词[J];北方论丛;1998年06期
6 董爱华;如何理解英语中的省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王洁;语言结构规律对新词语仿造的作用试探[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8 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现状及展望[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曹德和;修辞学是否属于边缘学科讨论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希杰;借代的定义和范围及本质[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日新;;汉语规范化问题的几点思考[A];首届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绂;;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误区[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3 吴勇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CSL)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刘殿祥;;闻一多的力美型人格和美学风格[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6 曾立英;;三字词中类词缀知识库的构建[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钟吉娅;汉语外源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伊兴荣;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齐霄鹏;《汉语大词典》收录《论衡》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高燕;汉语外来词的名实及其造词法与构词法[D];延边大学;2000年
6 胡仲明;商务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玲芳;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语缀)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9 倪雅菁;反语的英汉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10 李美子;《现代汉语词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新;关中方言的词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魏现军;河南遂平话的几个特殊语缀[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冯敏萱,杨翠兰,陈小荷;“者”缀词识别[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5 吴东英;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1年02期
6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7 张国艳;武城方言的词缀“家、价”[J];德州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胡习之;;现代汉语词缀研究鸟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1年01期
9 汤志祥;粤语的常见后缀[J];方言;2000年04期
10 孙玉卿;大同方言的词缀“忽”[J];方言;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玲芳;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语缀)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齐焕美;《祖堂集》词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宝荣;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语言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541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