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20:02
【摘要】:本文依据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利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借用实例分析和论证了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其顺应是通过心理、社交、语言因素各方面体现出来的。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语言学院;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先锋;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琳霞;模糊数字的语境顺应性[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和玉;;从顺应论看商标词的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丁艳;;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交际语境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赵桃;安康方言的变异现象[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5 李正娜,李文珠;青少年称谓语性别比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姜丽蓉,韩丽霞;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内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7 陈走明;中国英语的合理性及其存在意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王道英,辜向东;论言后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朱庆;;称呼语的人际功能与翻译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曾玉萍;郑社养;;英汉亲属语称谓的文化内涵比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沈婉娟;;外贸英语函电的语域及其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远新;;语言调查中的语言态度问题[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陈国勋;闫家杰;;Fuzzy模态公式的归约[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8 Tero Joronen;;AN SCIENCE HISTORICAL VIEW TO A ROBUST FUZZY CONTROL[A];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Fuzzy Systems Association World Congress(Volume Ⅲ)[C];2005年

9 张尚水;;模糊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10 张乔;;自然语言模糊量词的蕴涵问题研讨[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国辉;英汉请求策略理论与实证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廖巧云;C-R-A模式:言语交际的三维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满祥;澳门黑社会秘密语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芳;论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言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杨晓梅;会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建华;英汉呼语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任庆梅;语域理论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汪文格;矛盾修辞中的对立与统一及其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1年

8 徐敏;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湖南大学;2001年

9 符红云;中国英语及其层级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谭弘剑;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霍庆文;英语学习词典的发展趋势[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2 冯光武;模糊限制语与交际目的[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3 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翁依琴;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周瑞琪;模糊限制语间接性的语用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3期

6 梁晓波;情态的认知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7 曾文雄;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5年04期

8 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9 章宜华;双语词典翻译的等值原则——兼谈双语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J];学术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圆媛;;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唐娟华;;新闻发言人礼貌语言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邓敏慧;;顺应论视角下的自我观点模糊限制语探析[J];茂名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赵爱莉;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5 曾瑜薇;;模糊限制语和中界语语用倾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12期

6 吴江凌;张瑞明;;英、汉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与理解模式[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刘丹霞;;朦胧的语言艺术——看模糊限制语的礼貌功能[J];考试周刊;2008年16期

8 赵书艳;;汉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3期

9 姚俊;作为范畴变动语的模糊限制语——英汉对比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张爱红;;广告语中的模糊限制语[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玲玲;;普通话口语交际网校构建设想[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张克定;;汉语语用否定的限制条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赵念渝;警惕语境翻译中的“偷梁换柱”[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琴;谈汉语教学中举例的趣味性[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居延安邋宋怀强 吴洪林;跨语沟通: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跨世纪话题[N];文汇报;2007年

5 著名作家 王蒙邋崔丹丹 陈晓春 整理;语言的功能和陷阱[N];新华日报;2008年

6 闫廷亮;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国功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重构:逻辑起点的重立与内涵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郭贵春;语义分析方法论的核心及其战略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郑巧;台湾“族语保护”成效知多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大学教授 陈晓明;现在是贫嘴张大民们享用语言的时候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江;文化语境与政治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刘强;先设消解机制的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尉万传;幽默言语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盛若菁;基于语义的比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10 徐健;衔接、语篇组织和连贯[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一睿;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及教学[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李佰鸿;商业广告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荣丽;语境对模糊限制语的影响与制约[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 鲁俊丰;新闻写作模糊限制语的语用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杨;日汉新闻语体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王娟;基于关联论的外交模糊限制语的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娟;英汉经济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传宏;语境顺应视角下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天绮;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芦俊燕;语言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4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44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