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结构“‘大约……左右’类”中量值词语的语义倾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振中;;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郭攀;“时点性参照点+双向复合性方位词”的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2001年05期
3 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4 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4期
5 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1期
6 张豫峰;“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7 邵敬敏;;“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范振强;肖治野;;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刘开骅;;选择问句疑问语气词脱落的历时轨迹与内在动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胡德明;;反问特有的句法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陈立民;;语言的结构和结构的转化——句子生成初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姬云鹏;刘裕昆;王宁川;;《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译文商榷举隅[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艺彬;俄语三价动词的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彭龄;;“格式”研究刍议[J];常工院报学术论文集;1986年02期
2 宋玉柱;“连”字是介词吗?[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贾冬梅;“才X就Y”句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张拱贵;语法格式和语汇格式——《现代汉语“格式”初探》序[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5 邵敬敏,刘焱;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汉语学习;2002年05期
6 郑娟曼;邵敬敏;;“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7 邵敬敏;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8 倪宝元;林士明;;说“连”[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9 丁倩;邵敬敏;;说框式结构“想X就X”[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豫峰;“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2 邵敬敏;;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张庆文;刘慧娟;;略论粤语“仲…添”的性质[J];汉语学报;2008年03期
4 任艳;;“要X就X”格式的多角度考察[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邵敬敏;崔少娟;;“一A一B”框式结构的位序原则及语义[J];当代修辞学;2010年04期
6 廖小琴;;浅析框式语气词结构“都……了”[J];青年文学家;2010年20期
7 杨麦姣;略谈“英雄”歇后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S1期
8 季瑾;;特指问形式反问句的模式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项菊;黄冈方言的“VP-neg?”及其相关句式[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蒋宁;;语气副词“可能”和“也许”句法、语义及语用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戴会林;外国学生方位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朴珍玉;“然后”一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4 王大丽;《新编五代史平话》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王强;“有”、“没有”型比较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高晓梅;“不比”句的语义倾向[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王哲;“说X就X”格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李艳华;现代汉语交替范畴的表达[D];延边大学;2004年
9 刘云;三国译经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军辉;韩国留学生汉语转折类复句习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7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