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Mahara平台的翻译课程电子学档设计

发布时间:2019-11-10 09:10
【摘要】:Mahara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学习历程系统,包含了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E-Learning网络平台。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实现Mahara平台与混合式翻译教学的整合,基于Mahara平台进行了翻译学档的内容设计。
【图文】:

构件图,构件,电子学档,反思学习


学和教育技术学理论认为,现代翻译课程需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依托,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互动型翻译课程八个构件”(图 1),系统介绍了翻译学档 (translation portfolio) 的使用[3]。笔者认为 Colina 的设计理念先进,但其研究还仅针对传统纸媒学档。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学档(E- Portfolio) 已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与 Blog、Wiki、 Pod cas ts 等技术整合,二是与 E- learning 、分布式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整合。电子学档可直接或间接囊括八个翻译课程构件,,更好地辅助翻译教学。二、基于Mahara平台的电子学档与其他学档的比较Mahara (http ://mahara.org )/ 是新西兰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学习历程系统,包含电子学档、博客、个人履历和社群网络系统等功能模块,为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提供 E- Learn-ing 网络平台。与纸媒学档相比

功能模块,翻译学,学业,档案


笔者认为,利用Mahara 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其功能模块 (图 2) 收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发挥优势 (表 2) 为混合式笔译教学服务。笔者经文献查阅发现,上世纪 90 年代港台高教已有翻译学档的“影子”。刘韦思 (Vess Lau) 回忆1996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师从著名翻译学者刘宓庆学习的轶事:一篇“得意之作”竟被教授评分很低,并被教授叫到办公室面授机宜。一周后刘宓庆教授就此作业在课堂上组织了长达两小时的讨论,大家认为原译“读起来像中文”、“句子松散”、“缺乏英语所需结构整合”、“对巴金的悲伤之情没把握好”。这使得Ves s 受益匪浅,作业至今还珍藏在自己的“学业档案”中[8]。笔者访谈刘宓庆教授得知,刘韦思的“学业档案”是他自发对作业的收集和反思,没有整合进教学框架内且是传统纸媒形式。 (案例一)案例一表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峰;李先玲;彭石玉;;混合式协作学习与英语专业笔译教学[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万兆元;;网助翻译(IAT)与信息时代的本科翻译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元梓;;电子学档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叶爱英;;过程性评价之电子学档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3 杨南昌;;电子学档:正在显现的教学新技术——读王佑镁博士的新著《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3期

4 张治勇;李国庆;;美国电子学档开发:经验、挑战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5 吴永兴;王朋娇;;浅析学生电子学档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4期

6 戚国刚;闵军玲;;电子学档:大学生“学会学习”的新途径[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7 曲威;;依托Moodle的中职网络课程构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7期

8 周岚;张钰梅;;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站设计与建设课程评价[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余云涛;顾小清;;基于电子学档的终身学习评估及能力认证模型(下)[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1期

10 王学优;;电子学档:构建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学习护照——读《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彦晖;涂玲;李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2 双秋波;;信息技术在中医药远程继续教育方面的应用及发展[A];新起点 新征程——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药继续教育论坛文集[C];2007年

3 吴永波;姚凌江;;专题网站的设计[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高校论文三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婷婷;支持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免费师范生电子学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常青;住院医师电子学习档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陶伟;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新途径[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英静;电子学档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丹;图式理论指导下基于电子学档平台的课外学术讲座听力能力培养[D];重庆大学;2010年

6 汪飞云;基于电子学档的个人发展工具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琳;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清秀;研究性学习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姚贞;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过程监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邵艳丽;面向网络学习监控的电子学档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8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8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