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语言交际对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同春;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王军;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况新华,曾剑平;论人体语言的交际功能及其文化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善梅;;语用知识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8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臧国宝;张小波;;“翻译文化观”与“目的论”观照下公示语翻译构想——以雷州半岛公示语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代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毓环;非语言交际与中小学外语教学[J];安徽教育;2001年Z2期
2 姜福仁;;非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3 曹英华;非语言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丁智慧;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5 王学成,董建辉;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6 李树刚;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文化差异[J];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徐秀敏;非语言交际在旅游服务中的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8 唐洁;谈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9 鄂玉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魏华;闫素峰;;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秀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输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潘汛l,
本文编号:2559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5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