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研究导论》评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望琪;;再论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1期
2 武宏志;论证的图尔敏模式——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琳;;基于广义论证的三段论与“五支论式”比较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汤四新;;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学棉;;诉讼的逻辑:论证的逻辑——以民事诉讼为例[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汤四新;;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2 耿直;基于语料库的比较句式“跟、有、比”的描写与分析[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伟;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莫晓红;图尔敏论证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程哲渊;法律修辞学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海岸;法律论证理论在司法审判中的意义和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望琪;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2 姜望琪;;语篇语义学与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3 徐通锵,张宜;徐通锵教授谈语言理论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4期
4 黄强;;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源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姜望琪;;从句子语法到篇章语法[J];中国外语;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慧;美国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趋向——“面向21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2 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聂仁发;;汉语语篇研究回顾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温新元;英语动词现在式表示将来活动的新趋向[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0期
6 田海龙;;语篇研究的批评视角:从批评语言学到批评话语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7 侯阳;;认知因素与语篇理解[J];理论界;2006年S1期
8 喻惠群;;语篇连贯机制的认知解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红镝;殷晓芳;;语篇“声音”的言语表征及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10 严敏;;“创意化”:美国电影的新趋向[J];电影新作;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券商发展的新趋向:业务经营一体化[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2 李也白;李晓阳;李悦;陈利宁;林传;;Pilon骨折治疗的新趋向[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3 彭国翔;;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21世纪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陆爱勤;;重视对国际保险新趋向的研究[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5 朱沅沅;;当前社会治安状况新特定和新趋向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谭建成;;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的新趋向-正弦化[A];第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林静;;药物代谢新趋向-电脑模拟预测在早期药物研发中的作用[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雷声远;;探析非法出版物营销新趋向[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居策;南康宁;;国外新闻摄影表现手法的新趋向[A];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然;服务营销时代的新趋向[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2 许;信息服务业的新趋向“两高两低”[N];国际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范毅波;路由新趋向 低端高性能[N];网络世界;2003年
4 李丽;世界学前教育新趋向[N];保健时报;2005年
5 李丽;世界学前教育新趋向[N];保健时报;2005年
6 李丽;世界学前教育新趋向[N];保健时报;2005年
7 胡望;家装建材新趋向[N];中国矿业报;2001年
8 一波;MPLS新趋向[N];网络世界;2003年
9 钱巍 杨东明;我国物流市场九大新趋向[N];中国商报;2003年
10 ;外商投资中国新趋向[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齐生;汉德宣传性语篇结构差异的政治语法因素—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曾艳钰;走向后现代文化多元主义:从罗思和里德看美国犹太、黑人文学的新趋向[D];厦门大学;2001年
4 蔡玮;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刘金明;互文性的语篇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商娜红;守护社会良知[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梅;论网络传播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玫;论俄语语篇中的词汇搭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肖丹;汉语语篇衔接手段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春玲;谐音手机短信的语篇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结根;基于篇章的衔接与连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赵耿林;语义联想省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赵红梅;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回云崎;语篇连贯性的语用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黄朝斌;介入与共振[D];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
10 张斌华;英汉体育新闻语篇衔接对比[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