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招待会接读口译中的意义流失
发布时间:2020-03-27 10:08
【摘要】:意义,即翻译旨在译文中传达的原文的核心信息,在口译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听众能否理解发言人的讲话正是依赖于意义的有效传达。何为意义?传达那些意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本文展开了对记者招待会接续口译中意义流失现象的研究。全文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意义的定义、意义流失的原因、常见意义流失类型及应对意义流失的策略。 口译过程的全程都可能产生意义流失,这些意义流失既有由听力问题、词汇问题、笔记问题、精力分配问题等导致的语言流失,又有文化对等性、可译性问题、背景知识、理解偏差、语体语义差异等导致的语用流失。在记者招待会口译这种特点鲜明、情景独特的口译模式下,意义流失的发生有更加清晰的特点。本文借助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理论对接续口译从听力、笔记到回忆输出的全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套分析找寻意义流失原因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从大量记者招待会视频音频资料中总结出来的例证分析和讨论了记者招待会口译中频发的意义流失类型及应对措施。 本文对意义流失的讨论既包括了语义意义又涵盖了语用意义,,有助于学者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口译质量评估问题。其对记者招待会中意义流失的实证研究对提高记者招待会口译的整体水平具有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本文编号:260281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蓓;任静生;;评估口译忠实度的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3期
2 李照国;汪腊萍;;论翻译过程信息的耗散与重构[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2期
3 戴炜栋;徐海铭;;汉英交替传译过程中译员笔记特征实证研究——以职业受训译员和非职业译员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4 蔡小红;论口译质量评估的信息单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蔡小红;交替传译过程及能力发展中国法语译员和学生的交替传译活动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6 苏春梅;;论文化背景差异下的翻译信息走失[J];学术交流;2007年05期
7 廖开洪;谈“合作原则”在口译中的作用[J];中国翻译;1999年01期
8 刘和平;释意学派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献给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教授[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9 过家鼎;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中国翻译;2002年06期
10 王欣红;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J];中国翻译;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白莹;口译过程中的语境适应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2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0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