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江西宜春话虚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15:06
【摘要】:宜春市位于江西西北部,宜春方言属于赣方言,宜浏片。宜春话以袁州区的方言为官话。宜春方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以及语气词。其中不少虚词属于特色词,读音上接近古汉语;用法、功能上,又与普通话存在差异,保留了较原始又具当地特色的用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与分析、比较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使得本文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首先对宜春方言虚词进行调查,采集语料,搜集相关信息,掌握宜春方言虚词的全貌,然后再深入分析各虚词的用法与功能。通过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比较,来发现宜春方言虚词的特别之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宜春方言虚词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宜春市的人文地理情况,方言音系,宜春话的研究状况,以及课题研究理论依据与步骤。第二部分介绍宜春方言的介词系统,并对介词进行分类,分别为表示时间、处所、方向;表示施事、受事;表示原因、目的;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表示关涉这五大类。表时间、处所、方向的介词有“从”、“在”、“到”、“当”、“沿到”、“顺到”及“遮到”;表施事、受事的介词有“得”、“给”、“畀”与“把”。前三个介词引进施事,作被动标记。“畀”兼被动与处置,与“把”作处置标记;表示原因、目的介词有“因为”和“为里”;表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的介词有“遮到”、“照到”、“靠”、“用”、“拿”、“□[t(?)~hia~(213)]”、“连”、“比”、“比到”;表关涉的介词有“对到”、“跟”、“望”、“对”、“对于”、“关于”、“帮”、“除开”以及“除里”。第三部分介绍宜春方言的连词,分为联合关系连词与偏正关系连词两大类。宜春方言部分连词与现代汉语连词用法相同。第四部分介绍宜春方言的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其他助词。结构助词有“个”、“得”,“个”相当于“的”和“地”。动态助词包括表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的“倒”和“起”、表动作完成的“里”及表过去的“过里”。第五部分介绍宜春方言的语气词,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句中语气词有五个,分别是“啊”、“吧”、“诶”、“唛”、“是”,主要充当话题标记。句末语气词从功能用法方面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结语。对本文的写作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宜春方言虚词的特点;并指出本文写作的不足之处,对课题提出设想。本文在继承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又创新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宜春方言存在话题句,话题标记由句中语气词充当,这是以往学者研究宜春方言未提出来的。另外,宜春话中的介词存在一些与普通话相异的现象,如介词“遮到”既可引进处所,也能标记依据。引进施事的介词“得”在赣方言中普遍存在,在宜春方言中还能说成“等”,其中施事不能省略。“得”表被动,属于语法化的产物,由使役动词演变为被动标记。介词“畀”可引导施事与受事,作施事标记时,表达格式与“得”一致。作受事标记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结构助词“个”在宜春话中作定语标记与状语标记。作定语标记,可放于名词、代词、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后。作状语标记,放于副词、形容词、数量词或重叠词之后。“个”除了是助词,还作量词与指示代词。总的来说,宜春方言与其他方言、普通话存在相同的地方,也存在不同的地方。
【图文】:

地图,宜春市,地图,宜春


图 1 宜春市地图宜春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林业发达。金属矿种类繁多,有“亚洲锂都”之称。2、宜春市人文情况宜春市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是最佳宜居城市之一。韩愈在好友被贬史时,,写下名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来劝勉友人要乐观积极,春的山河秀丽应该豁达。以及宋朝理学家朱熹对宜春发出的赞叹“我行宜四顾多奇山”,这成为一时名句。宜春确实是山河秀丽、瑰宝奇特的地方宜春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韩愈在袁州担任过刺史,留下“莫以宜春山多胜游”的名句;王勃赞叹宜春“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朱熹感“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奇特。宜春文人也多,江西的第一个状元因在河洲上苦读,便命名此洲为状元洲,至今仍在宜春市内,保存为一观考取状元的还有易重、姚勉等。宜春文化沉淀深厚,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宝库。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萍;;赣语吴城方言中带“得”字的补语[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罗荣华;;赣语上高话处置、被动共用标记“畀”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3 余园园;;江西南丰方言“得”字表被动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2期

4 罗荣华;;赣语上高话动态助词、事态助词“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陈丽;马贝加;;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刘海涛;;莲花方言“来”字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7 陈珊香;;赣语吉水方言的“得”字后缀浅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8 鲍红;;安徽安庆方言“着”的虚词用法[J];方言;2007年03期

9 崔振华;;湘方言中的“起去”已经语法化[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10 饶星;;试论宜春方音与普通话语音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小球;湖南益阳方言有标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铺话连词、介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建芳;芦溪方言语气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汤妮;湖南沅江方言复句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洋;现代汉语原因介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罗芬芳;修水赣方言语法特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袁雪瑶;江西省永丰县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梁欢;汉语转折连词的历时考察[D];广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7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27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