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文化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2:12
【摘要】: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人权话语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不断摸索人权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在这过程中,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从话语角度的分析。因此本文把中国官方人权话语作为研究对象。文化话语研究理论认为话语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事件或一种现象。作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人权的发展是在中国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本文根据文化话语研究理论来分析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发展。其中,将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看作一个话语事件,对这一事件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传播方式、文化因素进行研究,然后再分析话语主体之间的关系。作者是从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媒体渠道上收集材料。其中,材料形式丰富,包括新闻报道,政府文件,官方发言人评论等。研究结果显示,官方人权话语主体主要是官方的发言人、政策文件、官方媒体。而官方的发言人分为三种类型,即国家领导人、新闻办的发言人和外交部的发言人。官方发言人在不同场合和时间下通过签订合约、发表讲话或文件来传播人权话语。政策文件中特别是中国人权白皮书是通过发布时间、文件数量、文件字数、文件格式、文件内容的变化来显示中国人权话语的发展情况,其中内容上强调发展权的重要性,突出社会保障权和司法公正权。中国官方人权话语传播途径由报纸、电视等转变为网页、微信、微博、微视等,也就是经历了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发展和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法治思想、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不能分开。研究发现这三个话语主体之间联系紧密。但是,本文提出建议:非官方媒体也要积极参与到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传播过程中。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话语角度来思考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发展,把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发展看成话语事件,讨论其中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媒介等因素。同时,本文为中国官方人权话语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本文编号:2716662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董和平;;关于中国人权保障问题的若干思考[J];法学;2012年09期
2 谷春德;;30年来的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2期
3 刘海年;;中国的人权法治建立与发展[J];南都学坛;2009年01期
4 张晓玲;;论人权与发展的关系[J];太平洋学报;2008年11期
5 崔会敏;;近十年来邓小平人权思想研究综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6 陈喜荣;毛泽东的人权观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7 郭伟英;试论中国人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朱炎生;发展权概念探析[J];政治学研究;2001年03期
9 李声禄,李新华;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娜;妇女人权的文化话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燕芬;中国人权白皮书的话语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2 曹瑞;论人权与发展关系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16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1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