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乡族使用的语言只有口头语而无书面文字。东乡语目前属于“活力降低,已显露濒危特征的语言”,因此保护东乡语势在必行。已有的关于东乡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但对东乡语的语用研究长期以来被忽视,仅在近年兰州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东乡语言语行为的语用特点及其与兰州方言的对比研究。东乡语语用特点及其与兰州方言的对比研究有利于了解东乡族交际方式及其文化内涵。各研究收集的大量自然半自然语料有利于濒危语言的记录和传承。本研究考察了东乡语男性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使用的礼貌策略。不同于已有的东乡语语用研究:本研究首先一改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言语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从“社会语用学”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其次文献中已有的东乡语语用研究观察的是除“建议”而外的其他言语行为,而本研究专注“建议”言语行为,观察受试在提出建议时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并考察社会变量对这些礼貌策略使用的影响。再则,文献中已有的研究曾专注东乡女性的语用策略,而本研究则专门研究男性的礼貌策略。最后,文献研究考察的变量,如,实施问候和告别言语行的年龄和权势;实施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和冒犯程度大小等;而本研究考察实施建议的年龄和涉及事物大小这两个变量,同时探讨东乡语和兰州方言使用者在实施建议时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异同。本研究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包括六个步骤:语境设计、角色扮演、视频转写、问卷设计、预测问卷调查和正式问卷调查。本研究的受试分别是来自东乡族自治县果园乡和锁南镇的村民和来自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和小康营乡的村民。本研究只观察男性提出建议的礼貌策略,因而随机邀请了280名男性参加正式问卷调查。其中东乡族青年和老年各70人;汉族老年和青年各70人;各分为青年组(18-34岁)和老年组(55-75岁)。最终两种语言各得到120套有效问卷数据。基于所得语料,本研究探讨为缓解提出建议这一威胁面子的行为所使用的礼貌策略:表示关心、拉近双方距离、模糊限制语和提供原因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东乡语,为进一步观察东乡语的特点而将兰州方言作为参照来凸显东乡语的语用特点。因此,本研究拟回答五个问题:(1)东乡语男性受试在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主要有哪些?(2)年龄因素是否对东乡语男性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有影响?如果有,有何影响?(3)涉及事物大小是否对东乡语男性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有影响?如果有,有何影响?(4)兰州方言男性受试在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主要有哪些?(5)东乡语和兰州方言男性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是否有异同?如果有,有何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东乡语受试在提出建议时主要使用了四种礼貌策略:表示关心策略、拉近距离策略、使用模糊限制语策略和提供原因策略。(2)年龄对东乡语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礼貌策略有显著影响。对老年提出建议时,老年和青年使用最多的礼貌策略分别是模糊限制语和表示关心策略。对青年提出建议时,青年使用更多的表示关心策略,老年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策略。(3)涉及事物大小对东乡语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礼貌策略有显著影响。本文分析了两种情况。在权势强,社会距离疏的语境中,东乡语受试在建议涉及事物大时比事物小时使用更多的表示关心、拉近距离和提供原因策略;在权势弱,社会距离亲的语境中,东乡语受试在涉及事物大时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策略;涉及事物小时使用更多表示关心和提供原因策略。(4)东乡语与兰州方言受试使用了相同种类的礼貌策略,但每个策略频次不同。(5)东乡语与兰州方言受试在提出建议时使用礼貌策略存在异同。相同之处,除了在提出建议时使用的礼貌策略相同外,都受年龄和涉及事物大小两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之处是受这两种因素影响的表现存在差异。总之,年龄和涉及事物大小对东乡语受试提出建议时使用礼貌策略均有影响,且这两个因素对东乡语和兰州方言受试提出建议时选择礼貌策略的影响存在异同。二者的相似之处说明东乡语男性受试和兰州方言男性受试都认为建议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为了使建议更容易被接受和维持人际关系,他们都倾向于使用礼貌策略来缓解建议的强制性,增强礼貌程度。二者的不同之处说明了东乡语受试和兰州方言受试在提出建议时持有不同礼貌观念。东乡语受试认为过于委婉地提出建议会显得生分,直截了当更体现教民间兄弟般的情谊;而兰州方言受试则更多地考虑面子,社会等级等标准来提出建议;二者的不同也反映了东乡族和汉族各自的社会特征和民族性格;即东乡族男性在其群体中处于较高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而汉族男性则更多地接受了平等的思想,讲究以“和”为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233;H1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大海;马瑞丰;;主动适应与被动传承——论现代教育机制对东乡语传承的阻隔效应[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期
2 包满亮;;东乡语情态词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马永峰;马兆熙;;东乡语保护与研究思考[J];民族论坛;2015年03期
4 马永峰;陈玉梅;;东乡语保护对策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5年02期
5 李玉国;胡旭东;;家乡的油菜花[J];歌曲;2017年07期
6 朱炳仁;;乡语[J];建筑与文化;2013年09期
7 吕士良;胡阿旭;于洪志;;东乡语元音的嗓音特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包萨仁;;从语言接触看东乡语和临夏话的语序变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谭大用;;乡语[J];诗潮;2010年07期
10 呼司乐土;;基于声学参数数据库东乡语/k/辅音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3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朝霞;东乡语有望形成文字[N];甘肃日报;2005年
2 玄增星;熔铜建筑:“熔”的更是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3 本报记者 朱力南;乡音乡语话亲情 两岸交流谱新篇[N];福建日报;2011年
4 张兢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电视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邹海林;民族教育新鲜事[N];甘肃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朱霖 赵怀斌 记者 郭得侠;告别窑洞迁新居[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7 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 组织部长 付康;把好干部合理使用起来[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林侃 林姗;跻身文化遗产,福州话直面生存危机[N];福建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马礼 王晓元;架一座桥,跨越语言鸿沟[N];中国民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双龙;东乡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洁;东乡语“建议”策略的研究及其与兰州方言策略的对比[D];兰州大学;2018年
2 魏芳秀;东乡语与兰州方言中实施抱怨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罗娟娟;甘肃东乡族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呼司乐土(Khuselt);基于数据库的东乡语元音声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5 马步麟;东乡语词汇的历史层次[D];北方民族大学;2017年
6 张瑞珊;东乡语元音声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千喜;新疆东乡语副动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马艳;汉语与东乡语构词法比较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3年
9 刘丽姝;东乡语与兰州方言实施道歉之语用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桂丽苏;新疆东乡语动词态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758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5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