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49年汉语新词语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福雄;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二重性特征及其规范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周洪波;努力提高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水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03期
3 赵喜桃;;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流行及其原因——兼论新词语“别解”现象[J];唐都学刊;2005年06期
4 王雪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及其来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周静;;2006年汉语新词语小议[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6 周静;;2007年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2期
7 周静;;汉语新词语产生方式论析——以2007年汉语新词语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周静;;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0年23期
9 王帅;李雪松;沈光浩;;基于语言经济原则阐释下的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传播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韩晓云;;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及特点[J];文学教育(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根元;;整理汉语新词语的若干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周洪波;;近年来汉语新词语的整理和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李灵;;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一玲;;简缩手法和简缩词语[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亢世勇;姜仁涛;姜岚;李艳;;《汉语新词语学习词典》的编纂[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原新梅;;字母词语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一玲;;简缩语词散论[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9 颜伟;亢世勇;;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新词语动词语法特征的研究[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邹纲;刘洋;刘群;孟遥;于浩;西野文人;亢世勇;;面向Internet的中文新词语检测[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铁琨;《2006汉语新词语》序(节选)[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崔乐(中国传媒大学);“不合时宜”背后的文化守望[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3 南京市文枢中学 杨娅妮;浅谈汉语新词语发布的词汇学意义[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沈文;互联网“客”文化深入平民生活[N];中国质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晓梅;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杨霞;初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俞永植;中韩新词语的对比研究(1994年-2010年)[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5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芙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探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周静;2007年汉语新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玉兰;2008年汉语新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威;2008年-2012年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5 王晨琦;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汉语新词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Uuriintsolmon(乌仁朝乐梦);针对蒙古学生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李明琴;汉语新词语意义的建构与重要关系的压缩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雪锋;早期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9 龚思;年度汉语新词语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赵婧男;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9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5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