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方言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7:49
【摘要】:《六音字典》成书于1515年,是一部具有很高代表性的闽北方言韵书,也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福建方言韵书。反映了五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但长期不为学界关注,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由马重奇先生首先发现,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理和研究。马先生集中探讨了《六音字典》的音系归属和历史演变,是闽北方言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前沿性的新成果,填补了闽北方言研究的空白。但是对于《六音字典》中保留的方言字以及一些罕见生僻字还未有人进行整理分析和深入的研究。对方言字进行研究实际上是文字学和方言学之间的一个交叉领域,目前学界对方言字的研究散见于各类方言学论著和语言学学术期刊等,主要研究包括对具体某个方言的方言本字考证研究和对方言字的定义、性质、来源、分类等问题的综合性的一些理论探讨研究。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方言用字、方言字(方俗字)、方言本字等概念加以厘清。并对《六音字典》中的方言字进行量化分析,对《六音字典》中反映出的闽北方言字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研究者更好的认识和利用《六音字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本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前两个小节主要内容是对本文研究的对象、选题背景以及所采取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第三节的主要内容则是对方言字等概念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并提出分类标准。第二章则是本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六音字典》当中所涉及到的政和地方方言字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整理,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字体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第三章全面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六音字典》中的方言字的字体类型和特征,简要举例说明,并对《六音字典》方言字的使用情况进行小结和整理。第四章从《六音字典》中的方言字看方言字的形成和流变。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对《六音字典》中方言字在语言文字及地方方言等方面研究的参考价值进行概括与归纳。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淑芬;;《汕头话读本》的方言用字[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黄思贤;刘悦;;再论方言文字的界定与分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郑君龙;马梦玲;;南平境内方言研究综述[J];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08期

4 李贵生;;方言用字的规范化谫论——以甘肃武威凉州方言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李华平;;汉语方言词语用字原则探析——以江汉平原天沔话词语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6期

6 陈源源;;《何典》“嬲”本字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张凤;;方言字字体类型研究述评[J];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2013年00期

8 邹冠丽;;合肥方言字考释一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9 陈源源;;《何典》方言字“R 、c、畔”考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周志锋;;论《越谚》方俗字[J];古汉语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荣;汉语方言深度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陈源源;清末吴方言字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淑敏;福建省南平市王台方言词汇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杜晓文;《越谚》中的越地方言语汇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3 姜晓彤;《新华字典》方言字条目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4 処敏佳;《越谚》方言字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余晓晴;《T3音奇字》初探[D];浙江大学;2010年

6 孙琳;《越谚》方言字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玛突来维切·帕维尔(Matulewicz Pawel);粤语特殊方言用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8 陈力兰;闽南方言用字初探[D];暨南大学;2001年

9 殷梅;方言俗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7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7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