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邻居关系身份建构的语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06:55
【摘要】:BucholtzHall(2005)把身份定义为自我与他人的社会定位。长期以来,身份一直深受各学科学者青睐,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迄今为止,对于“身份”究竟是什么,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解释。受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和会话分析的影响,身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持续的、动态的互动过程,而不是静态的、预先存在的、稳定的。正如Bucholtz(2005)所说,身份是从特定的语言互动条件中产生的,个人可以在话语产生中建构、协商甚至否定身份。基于上述语境,本研究借鉴陈新仁(2013)的语用身份概念和Tracy(2013)对身份的定义和分类,探究女性邻居建构的关系身份类型。同时,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建立了研究建构过程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邻里互动者是如何及为什么构建这些关系身份。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女性邻居建构了哪些关系身份?(2)她们是如何构建这些关系身份?(3)女性邻居建构这些关系的动因何在?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以女性热播剧《欢乐颂》为语料来源,研究了女性邻居在向彼此谈论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如何为自己或对方建构不同的关系身份。通过探究,有如下发现:(1)在邻里关系中,主要建构了三种关系身份,即亲朋关系、专家-新手关系和调解员-争执者关系;(2)研究中,为建构关系身份有代表性的语言形式和话语策略包括:使用不同的表达亲近关系的称呼语,分享更多更深的话题和故事,使用非正式语言,直接指出个人在相关问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进行身份归类,强制,重构并搭桥。(3)两种语境因素:一是交流意图,如安慰他人、帮助解决问题、保持友谊。二是社会文化观念——邻里之间仁爱为先;(4)不同的关系身份被呈现或建构出来,并随着语境变化动态切换。本篇研究表明身份的建构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交际者选择一定的语言形式和话语策略建构自己理想的身份,从而实现他们的交际目的或适应社会文化价值观。本研究有如下贡献。首先,本研究丰富了对日常话语中身份与身份建构的研究,特别是对女性邻居话语的研究。第二,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分析女性邻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理解女性邻居的关系身份。从实践上讲,对女性邻居关系身份的分析,可以为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提供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本文编号:2786772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丹荣;;现代汉语祈使句的主观量级及相关句式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何自然;;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社会语用身份建构与认同[J];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01期
3 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J];外语研究;2013年04期
4 袁周敏;陈新仁;;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以医疗咨询会话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4期
5 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卡;;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袁周敏;;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陈新仁;论语用平衡[J];外语学刊;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2786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8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