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认同与困惑:近代白话文推行的社会反应

发布时间:2020-08-13 21:15
【摘要】:传统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帝制王朝的覆灭,使得文言作为一种身份象征和文化资源失去旧有体制的权力保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白话文以"国语"的身份得到政府教育行政权力的认可,进入国民教育—知识的再生产体系,这为白话文提供了文化再生产的制度保障。不过,在传统文言教育和书写不断被边缘化,国语文取得社会权势地位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同地域和阶层的社会群体则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文化认同和集体心态的调适过程,这一点也凸显出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猛;崔明海;;认同与困惑:近代白话文推行的社会反应[J];学术界;2011年06期

2 吴晓峰;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文言白话之争[J];学术论坛;2005年10期

3 戴玉群;李静;;欧化问题的再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蔺萌;;老公是师兄[J];人民公安;2007年07期

5 段蕙芬,曹日昌;初中学生的媂记方法 Ⅲ.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媂记方法与过程[J];心理学报;1965年01期

6 佘烨;;实证翻译语言的历史演变[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7 蓝东兴;白话文运动:通古今、融中西的成功范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张美兰;;《训世评话》中的授与动词“给”[J];中国语文;2002年03期

9 张英彪;文言文的比喻手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肖绪才;余雪莲;;文言文的理性回归是时代的必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哲声;;中国现代汉语形成溯源[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沈世杰;;利用语境解读文言文[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田小琳;;现代汉语词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王道庄;;盲文文言文教学特殊性浅论[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王开扬;;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再认识[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9 左芬梅;;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于晓鹏;;春风雅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浦庄中学 苏培坤;中考文言文复习要点[N];苏州日报;2005年

2 阚德云;让学生主动学好文言文[N];大连日报;2008年

3 李支舜;四“强化”攻克文言文[N];韶关日报;2008年

4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 李艳举;积累是高中生学好文言文关键[N];学知报;2010年

5 王六;听陕北人说话就是听文言文[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河南商丘睢县董店高级中学 张翠霞;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N];学知报;2011年

7 潮白;不要给学文言文立什么规矩[N];南方日报;2008年

8 石桥中学 谭继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N];学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苏军;文言文不但须教且要加强[N];文汇报;2003年

10 杨洪芹;文言文教法四部曲[N];莱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黄仲鸣;香港三及第文体的流变及其语言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潘庆玉;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史成明;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晓峰;“五四”前后反问句形式文白转变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付用现;启蒙话语下的白话文论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陆薇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葵;传统的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肖格格;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艳丽;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赖若良;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苏金如;中国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探索者—吴研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曾令霞;从白话文到大众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燕;林纾翻译的文化阐释[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92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92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6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