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语篇衔接功能的汉语逗号句号习得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3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马来留学生汉语语篇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及偏误产生原因
1.2.2 马来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习得过程与影响习得的因素
1.3 研究设计与方法
1.3.1 语料分析法
1.3.2 定量分析法
1.3.3 调查访谈法
1.4 语料来源与标注原则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语篇衔接与连贯
2.1.2 二语习得
2.2 标点符号的语篇功能
2.3 汉语学习者标点符号习得研究
2.4 研究现状小结
第三章 标点符号与话题链
3.1 马来西亚留学生语篇相关标点符号偏误概貌
3.1.1 偏误类型
3.1.2 偏误相关因素
3.2 话题链、回指与标点符号
3.3 马来学生话题链相关标点符号偏误
3.3.1 句号代替逗号
3.3.1.1 话题链内部使用名词回指,并配合使用句号
3.3.1.2 话题链内部使用代词回指,并配合使用句号
3.3.1.3 话题链内部零形回指衔接,误用句号隔断
3.3.1.4 数据分析
3.3.2 逗号代替句号
3.3.2.1 话题链之间使用零形回指,并配合使用逗号
3.3.2.2 话题链之间使用代词回指,并配合使用逗号
3.3.2.3 话题链之间使用名词回指,误用逗号接续
3.3.2.4 数据分析
第四章 标点符号与篇章连接成分
4.1 篇章连接成分以及其分类
4.1.1 篇章连接成分
4.1.2 篇章连接成分的分类
4.1.3 连接成分相关标点符号偏误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连词相关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4.2.1 因果连词“因为”“所以”
4.2.1.1 单用“因为”“所以”前,句号代替逗号
4.2.1.2 单用“因为”“所以”前,逗号遗漏
4.2.1.3 “因为……所以”关联复句内部,句号代替逗号
4.2.1.4 单用“因为”后,句号代替逗号
4.2.2 转折连词“但是”“可是”“但”
4.2.2.1 “但是”“可是”“但”前,句号代替逗号
4.2.2.2 “但是”“可是”“但”前,逗号遗漏
4.2.2.3 “虽然……但是”关联复句内部,句号代替逗号
4.2.2.4 “虽然……但是”关联复句内部,逗号遗漏
4.2.2.5 “不但……而且”关联复句内部,逗号遗漏
4.2.3 “例如”“比如”前,句号代替逗号
4.3 副词“也”小句前,句号代替逗号
4.4 “其”类词前,句号代替逗号
第五章 标点符号与其他因素
5.1 进行体标记“着”后,句号代替逗号
5.2 句首状语后,逗号遗漏
5.3 逗号冗余
第六章 标点符号偏误原因与教学探讨
6.1 “句子”概念因素
6.2 语音原则与语义逻辑原则关系因素
6.3 教材标点符号因素
6.4 阅读经验因素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过程回顾与总结
7.2 研究结论
7.3 研究局限与前瞻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桂华;胡仕贵;龙丽丽;;英汉标点符号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及其翻译技巧——以逗号、破折号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贺桂华;周艳芳;;英汉标点符号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翻译——以问号和叹号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周晓芳;;欧美学生叙述语篇中的“回指”习得过程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4 贺桂华;肖丹;陈冰;;英汉标点符号语篇衔接功能对比及翻译——以冒号、分号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林御霖;;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特征和偏误类型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6 应玮;;泰国学生HSK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14期
7 张庆艳;侯静;;再论标点符号的衔接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张苗;刘美岩;;标点符号在语篇音系层和语境层上的衔接功能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马明艳;;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4期
10 张姜知;;挪威学生汉语作文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采秋;中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敬;泰国初级学生汉语语篇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3 游素华;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夏语曼;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彩红;留学生汉语叙事语篇零形回指的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胡建刚;初级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征和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1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3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