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框式结构“随V1随V2”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6:14
   “随V1随V2”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框式结构,由不变项“随”和动词性可变项V1和V2构成。该结构形式多样、句法功能灵活、表义丰富,但前人对该结构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结构特点、句法功能、结构义、语义选择、语境分析等方面对该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构方面,“随V1随V2”中的两个不变项“随”相互结合表现出时间副词的功能,可变项V1和V2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在音节数目方面,V1和V2的搭配类型有六种;在语法单位方面,V1和V2的搭配类型有四种。“随V1随V2”的形式类型包括基本式和变式,变式又可分为延伸式和顶真式两个小类。句法功能方面,“随V1随V2”不仅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多种句法成分,还可以在复句中单独充当分句,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还可以单独成句。结构义方面,“随V1随V2”的原型义是“表示两个动作之间所具有的可重复性的先后紧接关系”。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了三个非原型义,即并进关系义、条件关系义和目的关系义;同时,在词义渗透和经济原则的作用下,该结构还产生了一个渗透义。语义选择方面,动作行为动词、单纯趋向动词、行为心理动词、非典型使令动词可以自由进入“随V1随V2”结构;复合趋向动词、状态心理动词、典型使令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形式动词不能进入“随V1随V2”结构;存现动词和部分非典型形容词可以有限制地进入“随V1随V2”结构,其中,A类存现动词一般只能充当V2而不能充当V1,B类和C类存现动词可以自由充当V1和V2,部分非典型形容词一般只能充当V1而不能充当V2。典型的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连动短语、状中短语和兼语短语可以进入该结构,典型的主谓短语以及动词性联合短语一般不能进入该结构。语境分析方面,首先,本文结合具体语境从语义角色角度分析了 V1和V2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其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V1和V2是同一施事、V1和V2是同一受事、V1施事同时是V2受事、V1受事同时是V2施事、V1施事同时是V2与事。然后,本文借助具体语境从语体分布特点和主观性表达角度分析了“随V1随V2”的语用特征:该结构表现出很强的通俗性和口语化色彩,在主观性上主要表现为夸张性和褒扬性。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一) 框式结构研究
        (二) “随”语法性质研究
        (三) “随V1随V2”结构研究
        (四) 研究意义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四、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随V1随V2”结构的形式和句法功能分析
    第一节 “随V1随V2”结构的形式分析
        一、不变项“随”的分析
        二、可变项V1和V2的分析
        三、“随V1随V2”结构的形式类型
    第二节 “随V1随V2”结构的句法功能分析
        一、作句法成分
        二、作分句
        三、单独成句
第二章 “随V1随V2”结构的多义性分析
    第一节 “随V1随V2”结构的原型义
        一、“随V1随V2”结构的形成过程
        二、“随V1随V2”结构的原型义
    第二节 “随V1随V2”结构的非原型义
        一、并进关系义
        二、条件关系义
        三、目的关系义
    第三节 “随V1随V2”结构的渗透义
        一、渗透义的特点
        二、V1和V2的语义关系
        三、渗透义的产生机制
第三章 “随V1随V2”结构对V1和V2的语义选择
    第一节 “随V1随V2”结构对动词的语义选择
        一、可以进入“随V1随V2”结构的动词
        二、不可以进入“随V1随V2”结构的动词
    第二节 “随V1随V2”结构对动词性短语的语义选择
        一、可以进入“随V1随V2”结构的动词性短语
        二、不可以进入“随V1随V2”结构的动词性短语
第四章 语境视角下V1和V2相关性及结构语用分析
    第一节 语义角色视角下V1和V2的相关性
        一、V1和V2是同一施事
        二、V1和V2是同一受事
        三、V1施事同时是V2受事
        四、V1受事同时是V2施事
        五、V1施事同时是V2与事
    第二节 “随V1随V2”结构的语用分析
        一、结构的语体分布特点
        二、结构的主观性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敬敏;;关于框式结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语文研究;2015年02期

2 赵春利;;关于语义语法的逻辑界定[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丁健;;汉语目的小句语序模式的认知理据[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1期

4 邵敬敏;;框式结构“A了去了”[J];语文研究;2013年04期

5 唐贤清;李振中;;框式结构“想……就……”的语义特点[J];汉语学报;2013年04期

6 郭家翔;;随行义动词“从、随、跟”的演变模式[J];求索;2013年09期

7 邵敬敏;;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构式义的固化[J];汉语学报;2012年03期

8 吴波;;动词“随”的虚化过程[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蒋书红;;试论联绵词的词义渗透[J];汉字文化;2012年01期

10 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现代汉语时序范畴[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晓蕾;《汉语口语速成》系列教材中的框式结构[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范婷;框式结构“光A就B”[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琦;汉语表进行态的副词性框式结构及其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张琬;连动式到状中式的连续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英伟;“千A万B”格式的多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燕旋;方位对举四字框式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宜广;“边A边B”结构的考察与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8 祝爱华;“现X现Y”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5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