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A不说,还B”格式及语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01:43
  在现代汉语中,“A不说,还B”使用频率很高,但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对其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篇章的角度对其进行语用等多方面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本文的研究现状、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是“A不说,还B”格式的内部考察。从“词性”、“词汇化”角度分析常量“不说”,从三个平面及与“再”、“更”的比较分析常量“还”。第三章主要是对“A不说,还B”语义关系的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A不说,还B”的格式义,接着分析了其隐含的语义关系以及“A”与“B”的语义范畴,最后归纳总结影响“A”、“B”易位的制约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语篇角度对“A不说,还B”格式进行分析。分析了格式在语篇中的语用功能、衔接方式以及交际意图。第五章从三个平面角度将格式“A不说,还B”与“不仅A,还B”、“不但A,而且B”进行简单比较。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概述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语篇理论研究概况
        1.2.2 对“不说”的研究
        1.2.3 对“还”的研究
        1.2.4 对“A不说,还B”的研究
    1.3 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3.2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A不说,还B”格式的内部考察
    2.1 格式中的“不说”
        2.1.1 “不说”的词性判定
        2.1.2 “不说”词汇化研究
    2.2 格式中的“还”
        2.2.1 “还”的语义
        2.2.2 “还”的句法及语用功能
        2.2.3 “还”与“再”、“更”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不说,还B”的语义关系分析
    3.1 “A不说,还B”的格式义
    3.2 “A不说,还B”隐含的语义关系
        3.2.1 并列递进关系
        3.2.2 顺承递进关系
        3.2.3 因果递进关系
    3.3 “A”与“B”所属的语义范畴
        3.3.1 程度范畴
        3.3.2 数量范畴
        3.3.3 范围范畴
    3.4 “A”与“B”易位的制约因素
        3.4.1 语义性质的制约
        3.4.2 语义预设的制约
        3.4.3 信息结构的制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不说,还B”的语篇分析
    4.1 “A不说,还B”在篇章中的语用分析
        4.1.1 主观性表达
        4.1.2 焦点凸显
        4.1.3 重次信息转换
        4.1.4 反预期性
    4.2 “A不说,还B”在篇章中的衔接方式
        4.2.1 省略
        4.2.2 连接
        4.2.3 重复
    4.3 “A不说,还B”的篇章交际意图
        4.3.1 举例说明
        4.3.2 补充解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与“不仅A,还B”、“不但A,而且B”的比较
    5.1 句法位置的个性
    5.2 语义方面的比较
        5.2.1 语义表达的个性
        5.2.2 “A”、“B”易位的共性
    5.3 语用功能方面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是X”语篇的语义关系及其特征[J]. 樊中元.  海外华文教育. 2016(04)
[2]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J]. 张谊生.  当代修辞学. 2011(06)
[3]“还”的主观性及其句法实现[J]. 谢白羽.  汉语学习. 2011(03)
[4]也谈“不说”句——与李宗江先生商榷[J]. 芜崧.  孝感学院学报. 2011(01)
[5]强调高程度心理情态的“一百个(不)放心”类格式[J]. 储泽祥.  世界汉语教学. 2011(01)
[6]作为构式的“都XP了”及其形成机制[J]. 李文浩.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05)
[7]试论递进句式“P不说,Q”的常见搭配形式及语义特点[J]. 张旋.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8]“说”类话题转换标记的语义演变[J]. 李秉震.  中国语文. 2009(05)
[9]现代汉语“别说”的篇章衔接功能及其语法化[J]. 尹海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副词“还”的语气义分析[J]. 徐鹏波,徐鹏鹏.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还”和“更”研究[D]. 吴长安.吉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既……又(也/且)……”构式研究[D]. 林雪梅.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不说”的语篇分析[D]. 马姗姗.山东师范大学 2015
[3]“除了X,Y”相关构式研究[D]. 刘卫.上海师范大学 2015
[4]副词“还”研究综述[D]. 李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5]“不说”的连词化[D]. 胡文静.浙江师范大学 2012
[6]“不说”的多角度研究[D]. 周雄才.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不说”递进复句的研究[D]. 韩淑靖.浙江师范大学 2011
[8]类固定短语“X前X后”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 王子艺.上海师范大学 2010
[9]“甚至”的篇章功能分析[D]. 代晶.上海师范大学 2009
[10]现代汉语“有A无B”格式研究[D]. 王丽芳.上海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56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56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