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N1+V+得+N2+VP”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6 03:25
  现代汉语“N1+V+得+N2+VP”结构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内容,是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口语化表达形式。由于“N1+V+得+N2+VP”结构的构成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相对复杂,学界在某些问题的分析上也一直存在着争议,因此,对此结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对“N1+V+得+N2+VP”结构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考察。第一章主要对“N1+V+得+N2+VP”结构的五个组成成分“N1”“V”“得”“N2”“VP”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对重要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N1”多表示确定的、共知的、具体的对象,一般为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也少量存在。谓词性词语中的动词和状中短语充当“N1”时,“N1”不表动作行为,而表动作所引起的状态和事件。“N2”与“N1”相比,句法结构更加单一,只能由体词性成分充当。“V”单音节词语占优势,能够进入结构的双音节词语多为凝固性比较强的动词和少数表心理感受的形容词。后补式的动词、书面语太强的动词、包含某种结果的动词、带“着、了、过”的动词以及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能进入该结构。“V”一般为表动作、...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对象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对“得”字致使句的研究
        (二) 对“N1+V+得+N2+VP”结构的分类研究
        (三) 对“N1+V+得+N2+VP”结构的歧义问题研究
        (四) 对“N1+V+得+N2+VP”结构的构式理论研究
        (五) 对“N1+V+得+N2+VP”结构与兼语句的异同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 研究方法
        (二) 语料来源
第一章 “N1+V+得+N2+VP”结构构成成分的句法语义分析
    第一节 “N1+V+得+N2+VP”结构中的“N1”
        一、“N1”为词
        二、“N1”为短语
        三、“N1”空缺
    第二节 “N1+V+得+N2+VP”结构中的“N2”
        一、“N2”为词
        二、“N2”为短语
    第三节 “N1+V+得+N2+VP”结构中的“V”
        一、“V”的音节分析
        二、“V”的句法分析
        三、“V”的语义分析
    第四节 “N1+V+得+N2+VP”结构中的“VP”
        一、“VP”的句法分析
        二、“VP”的语义分析
第二章 “N1+得+N2+VP”结构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N1+V+得+N2+VP”结构的语义类别
        一、领属义类
        二、非领属义类
    第二节 “N1+V+得+N2+VP”结构的歧义问题
        一、产生歧义的“V”的语义类型
        二、“N1N2”的语义性质对“N1+V+得+N2+VP”结构歧义的影响
        三、“N1+V+得+N2+VP”结构的象似性原则解释
    第三节 “VP”对结构语义完整性的影响及原因阐释
        一、“VP”对结构语义完整性的影响
        二、“VP”对结构语义完整性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阐释
第三章 “N1+V+得+N2+VP”结构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焦点作用
        一、内部焦点
        二、整体焦点
    第二节 话题功能
        一、明确话题
        二、强化话题
    第三节 语篇特点
        一、煞尾
        二、缺省
    第四节 主观极限表达
        一、消极情感极限表达
        二、积极情感极限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1+V1+得+N2+V2”构式研究[J]. 黄月华,宁放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2]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 张翼.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3)
[3]N1+V+得+N2+VP/AP构式的复合致使分析[J]. 熊学亮,杨子.  外国语文. 2010(01)
[4]现代汉语“得”字动补式的组构[J]. 刘街生.  汉语学报. 2009(02)
[5]“主事居后‘得’字句”的构式义及其认知解读[J]. 韩丹.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6]“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的识解[J]. 杨子,熊学亮.  汉语学习. 2008(04)
[7]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 陆俭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01)
[8]构式语言学述评[J]. 刘晓林,王文斌.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1)
[9]倒置致使句的类型及其制约条件[J]. 郭姝慧.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2)
[10]汉语致使范畴建构研究[J]. 周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得”字小句补语句的致使义研究[D]. 孙淑媛.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2]现代汉语“(NP1)+V+得+(NP2)+VP”句式研究[D]. 陈倩茹.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4
[3]现代汉语动结式的致使义研究[D]. 崔辰而.复旦大学 2010
[4]汉语“得”字句的句式特点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表达[D]. 严威娜.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N1+V得+N2+VP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D]. 沈月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泛义动词探析[D]. 燕燕.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6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66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