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老挝留学生多义副词的习得情况及教学策略分析——以“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0 11:44
  本文以典型多义副词"又"为代表,通过搜集老挝留学生作业、动态语料库、测试问卷中的语料,借助本体研究和二语习得的理论,从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的角度分析其习得情况,进而给出教学建议,以期对二语学习者多义副词的习得有所裨益。 

【文章来源】:品位经典. 2020,(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又”的义项设定、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表相继”[1],动作、状态、情况等先后出现
        1.前后分句重复同一动词,主语相同或不同。
        2.分句内,前后重复同一动词,表示反复多次。
        3.前后重复同一“一+量”,表示反复多次。
        4.分句动词不同,表示动作先后继续。
        5.A了又B,B了又A,表示动作反复交替发生。
    (二)“表示累积”[1],动作、状态、情况等一起出现
        1.“又”用于后面几项。
        2.每项都用“又”。
        3.前后重复同一形容词,表示程度深。
        4.形1+而+又+形2。
        5.既+形/动1+又+形/动2。
    (三)表示加强语气
二、老挝留学生多义副词“又”的偏误分析
    (一)语料库、作业及考试中多义副词“又”的偏误形式分析
        1.遗漏。
        2.错序。
        3.误代。
        4.杂糅。
        5.搭配有误。
    (二)测试问卷中多义副词“又”的偏误义项分析
        1.先后顺序义(相继)的偏误。
        2.共现顺序义(累积)的偏误。
        3.加强语气义的偏误。
三、老挝留学生多义副词“又”习得顺序的考察与统计
    (一)留学生作业、考试试卷、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
    (二)测试问卷中的语料
四、老挝留学生多义副词“又”的教学策略
    (一)展开同义词辨析,采用对比法、情景法组织教学
    (二)利用习得研究成果,讲练结合,着重精讲多练
    (三)参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定期复习,强化练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J]. 李晓琪,章欣.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03)



本文编号:3074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74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