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新兴“小+X”构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05:19
  近年来,出现了大量“小+X”新兴表达,如“小情绪、小激动、小忧郁、小清新”等。与传统用法相比,新兴“小+X”大多属于超常规搭配,新颖独特、吸引眼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将其界定为构式“小+X”,进一步分析构件特征、概括构式义,并探讨它的语用特征、产生机制和认知动因。本文由绪论、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缘起、研究成果综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语料来源及说明。主体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是从构式语法角度出发,对“小+X”的构式性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常项“小”在字典中的释义和语义演变,变项“X”的不同变形;按照先秦、魏晋六朝、明清三大分期探寻了“小+ X”的历时演变;分别论证构式“小+N”“小+V”“小+A”,简单分析了常用的“小V1小V2”、“小有+N”结构;从共时层面对构式“小+X”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与常用构式“小X一下”的关系,常项“一下”的语义特征符合“一下2”,“小+X”、“X 一下”截搭形成构式“小X 一下”,呈现其“截搭”演变过程。第二章主要是对构式“小+X”的语义分析,其构式义为:表达者对“X”这一事...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成果综述
        (一) 构式语法研究概述
        (二) “小+X”及相关构式的研究成果
            1 关于“小”的研究
            2 与“小+X”结构相关的研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一) 创新之处
        (二) 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五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说明
第一章 新兴“小+X”构件及次类构式分析
    第一节 “小+X”构件分析
        一 构式中的常项“小”
        二 构式中的变项“X”
        三“小+X''的历时演变
    第二节 “小+X”构式的次类构式
        一 “小+N”构式
            (一) “小+N”构式判定
            (二) “N”的准入条件
        二 “小+V”构式
            (一) “小+V_单”“小V_1小V_2““小+V_双”
            (二) “V”的准入条件
        三 “小+A”构式
            (一) “小+A”构式的呈现形式
            (二) “A”的准入条件
        四 “小+X”构式共时层面分析
    第三节 相关构式“小X一下”
        一 “小X一下”构件分析
        二 “小X-下”与“小+X”的关系
第二章 新兴“小+X”构式的认知语义分析
    第一节 构式“小+X”的语义分析
        一 “小+”的构式义解析
            (一) “小+N”的构式义
            (二) “小+V”的构式义
            (三) “小+A”的构式义
            (四) “小+X”的构式义及认知识解
        二 “小+X”构式中“小”的语义分析
            (一) “小”的轻化功能
            (二) “小”的感情色彩
    第二节 “小+X”构式的主观性特征分析
        一 “小”的主观性
        二 “小+X”构式的主观性呈现
第三章 新兴“小+X”构式的语用分析及成因探究
    第一节 构式“小+X”的话语功能
        一 客观陈述与主观评价功能
        二 削弱或放大信息功能
    第二节 构式“小+X”的语用特点
        一 新兴媒体传播,具口语化色彩
        二 使用者年龄段偏低
        三 简洁利落、新异独特
        四 委婉含蓄、谦逊礼貌
        五 构式能产性极强
    第三节 大量新兴“小+X”构式的成因探究
        一 “小”语法化,组合能力强
        二 认知动因:类推作用的推动
            (一) 构式“小+X”自身类推
            (二) 构式“大/小+X”间对立类推
            (三) 与相似构式“有点(儿) +X”间的平行类推
        三 大众传媒的传播力
        四 公众的心理趋向和表达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构式“小+X”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新兴流行构式“小+谓词性X”形成动因研究[J]. 王倩.  中国语文. 2017(02)
[2]现代汉语四字格“小X小Y”的语义分析[J]. 时百慧.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3]“小”+形容词中“小”的虚化初探[J]. 虞金玉.  青年文学家. 2014(12)
[4]说“有点小(不)A/V”[J]. 陈一.  中国语文. 2014(02)
[5]“老X”构式义的认知识解[J]. 毛继光,潘其.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1)
[6]现代汉语“小+谓词性X”格式中的次类构式[J]. 王倩.  华夏文化论坛. 2012(02)
[7]“小+形容词”用法初探[J]. 李晶.  语文知识. 2012(04)
[8]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J]. 罗耀华,周晨磊,万莹.  语言科学. 2012(04)
[9]网络流行语“小+A”结构的认知分析[J]. 盖瑞雪.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5)
[10]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的语义选择关系分析——基于定量统计的形容词“小”的个案研究[J]. 祁峰.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03)

硕士论文
[1]作为新兴构式的“有点小X”的多角度考察[D]. 孟洋.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D]. 刘少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非习用“小+V/A”结构研究[D]. 陈婧.吉林大学 2012
[4]“小”的语义演变及其搭配组合[D]. 李庆.暨南大学 2012
[5]“大/小”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 杨荣华.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小”[D]. 陈世祥(Tran the Tuong).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71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71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