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结构“X+里/内/中”的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11:34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它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功能都有一定的复杂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方位词时常常产生偏误。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汉语教学实际,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库中的语料为研究语料,以学生习得汉语方位词“里、内、中”是出现的偏误为研究对象,探索其产生偏误的原因,试图找出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语言教学的第一步是透彻的了解语言规则,所以本文从语义、语法、语境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三个方位词使用条件,经分析得知:这三个方位词都可以表达“处所义”、“时间义”和“范围义”,但只有“里”和“内”可以表达“指代义”、“里”和“中”能表达“情状义”,“中”还表达“进程义”;这三个方位词可以和词或短语构成方位结构,但是“内”只能和名词、偏正短语、量词短语结合,“里”虽然也可以和形容词、动词组合,但数量较“中”少,“中”与其他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大于另外两个方位词;就语用来说,“里”偏向于口语语体、“内”、“中”则更多应用在书面语语体中,这几个词对文体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其后,本文对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描写,并对偏误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中发现这三个方位词出现的频次不一,其中“内...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X+里/内/中”的本体分析
第一节 “X+里/内/中”的语义分析
一、“X+里”的语义分析
二、“X+内”的语义分析
三、“X+中”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X+里/内/中”的语法分析
一、“X+里”的语法组合分析
二、“X+内”的语法组合分析
三、“X+中”的语法组合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X+里/内/中”的语境分析
一、语体倾向
二、文体选择
第二章 “X+里/内/中”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X十里/内/中”的偏误统计
一、方位词“X+里/内/中”的整体统计
二、“X+里/内/中”的分级统计
第二节 “X+里/内/中”的偏误类型分析
一、遗漏
二、误代
三、误加
第三节 “里”、“内”、“中”方位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一、语言角度
二、认知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三章 “里”、“内”、“中”方位词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教学策略
一、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
二、教师教学
第二节 学习策略
一、对比分析
二、认知策略
三、以点带面
四、语境操练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位词“里、内”的方位表达及其范畴化[J]. 姚占龙. 汉语学习. 2009(06)
[2]方位词“里”探源[J]. 申晓辉. 文学教育(下). 2009(01)
[3]容器方位词里、内、中、外的空间意义[J]. 杨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4]“里”“中”“内”空间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J]. 张金生,刘云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3)
[5]方位词研究综述[J]. 吴佳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方位词“里”“中”“内”的语义认知分析[J]. 杨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方位词“前”、“后”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李计伟. 语文知识. 2007(01)
[8]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J]. 黄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9]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J]. 邹韶华. 中国语文. 2007(01)
[10]从“上下图式”到“等级图式”——空间方位关系在语言世界的映射[J]. 刘建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 张萍.新疆师范大学 2010
[2]介词框架“在X中”考察[D]. 顾振立.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外国学生方位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 戴会林.南京师范大学 2007
[4]方位词“上、下、里、外”的语义认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学 2007
[5]“里”、“内”、“中”、“外”的方位意义及组配关系[D]. 杨辉.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D]. 冯桂玲.云南师范大学 2006
[7]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及认知解释[D]. 黄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里”类介词框架的句法、语义及隐现规律研究[D]. 王萌.上海师范大学 2006
[9]方位结构“X中/里/内”比较研究[D]. 邓芳.暨南大学 2006
[10]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语料的偏误分析[D]. 张琳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7560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X+里/内/中”的本体分析
第一节 “X+里/内/中”的语义分析
一、“X+里”的语义分析
二、“X+内”的语义分析
三、“X+中”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X+里/内/中”的语法分析
一、“X+里”的语法组合分析
二、“X+内”的语法组合分析
三、“X+中”的语法组合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X+里/内/中”的语境分析
一、语体倾向
二、文体选择
第二章 “X+里/内/中”的偏误分析
第一节 “X十里/内/中”的偏误统计
一、方位词“X+里/内/中”的整体统计
二、“X+里/内/中”的分级统计
第二节 “X+里/内/中”的偏误类型分析
一、遗漏
二、误代
三、误加
第三节 “里”、“内”、“中”方位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一、语言角度
二、认知因素
三、其他因素
第三章 “里”、“内”、“中”方位词的教学对策
第一节 教学策略
一、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
二、教师教学
第二节 学习策略
一、对比分析
二、认知策略
三、以点带面
四、语境操练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方位词“里、内”的方位表达及其范畴化[J]. 姚占龙. 汉语学习. 2009(06)
[2]方位词“里”探源[J]. 申晓辉. 文学教育(下). 2009(01)
[3]容器方位词里、内、中、外的空间意义[J]. 杨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12)
[4]“里”“中”“内”空间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J]. 张金生,刘云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3)
[5]方位词研究综述[J]. 吴佳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方位词“里”“中”“内”的语义认知分析[J]. 杨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7]方位词“前”、“后”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J]. 李计伟. 语文知识. 2007(01)
[8]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J]. 黄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9]现代汉语方位词语法功能补议[J]. 邹韶华. 中国语文. 2007(01)
[10]从“上下图式”到“等级图式”——空间方位关系在语言世界的映射[J]. 刘建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方位词习得研究[D]. 张萍.新疆师范大学 2010
[2]介词框架“在X中”考察[D]. 顾振立.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外国学生方位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 戴会林.南京师范大学 2007
[4]方位词“上、下、里、外”的语义认知研究[D]. 汪洋.四川大学 2007
[5]“里”、“内”、“中”、“外”的方位意义及组配关系[D]. 杨辉.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汉英语空间隐喻的对比分析[D]. 冯桂玲.云南师范大学 2006
[7]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及认知解释[D]. 黄芳.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里”类介词框架的句法、语义及隐现规律研究[D]. 王萌.上海师范大学 2006
[9]方位结构“X中/里/内”比较研究[D]. 邓芳.暨南大学 2006
[10]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语料的偏误分析[D]. 张琳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7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8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