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对话和分布式视域及虚拟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的互构
发布时间:2021-06-29 15:22
自2009年以来,来自夏威夷大学的郑东萍和她的合作者应用生态心理学(特别是可供性)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分布式语言理论和对话主义等理论,在虚拟空间中开展第二语言研究和教育。她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开发虚拟环境和学习活动,同时也扩展和发展了这些理论。这种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语言学习及其参与者、语境、物质环境和技术特征中互构出新的概念,例如,行动协商、关爱语言学习行动、生态-对话跨言语学习和多层协同言语学习。在这种研究中,研究问题基于过程数据,由此也产生出新的研究方法。这种观点关注言语行动过程,使研究人员能够看到整体事件,即语言学习是在生态、心理和文化活动中涌现出的结果。这种由理论驱动的学习环境和技术适应过程的融合设计,为第二/外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国外语. 2020,1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态对话模型 (Zheng,20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向[J]. 杜维明,安乐哲. 哲学动态. 2018(08)
[2]以“续”促学[J]. 王初明. 现代外语. 2016(06)
本文编号:3256684
【文章来源】:中国外语. 2020,17(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态对话模型 (Zheng,20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哲学研究的世界视野与未来趋向[J]. 杜维明,安乐哲. 哲学动态. 2018(08)
[2]以“续”促学[J]. 王初明. 现代外语. 2016(06)
本文编号:325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5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