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汉语语法的动态属性——以离合词和伪定语句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06 20:25
  认知语法提出,语言结构的根本属性是动态性,是多个概念成分在不同时间跨度上的提取和激活过程。在动态观照下,汉语离合词和伪定语句等涉及成分组合的棘手问题可以得到自然的解释。离合词合式和离式用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涉及基于词窗的提取,而后者打破了原有的词窗组织。定中结构"N1的N2"是两名词的依次提取,伪定语句是通过句法环境来协调它们之间认知关联的结果。总之,不同的语言结构是概念内容的不同提取与激活方式。它们原本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没有必要仅为理论需要而特设句法操作。 

【文章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论汉语语法的动态属性——以离合词和伪定语句为例


语义和语音层面的组织

名词,动词,概念,受事


基本的词类通过显影定义。名词和动词分别显影事体(thing)和过程(process)。前者指任何认知域内的一块概念区域(region);后者指随时间的推移而延续的关系(relation)(Langacker2008)。如图2,名词“[饭]”显影空间域内由无数米粒构成的物质,即右下粗线圆(粗线指显影,下同)。及物动词“[吃]”显影过程关系,即施事作用于受事(左下粗线圆A和P通过实线箭头连接)并随时间的推移使受事发生状态改变(左下连接粗线圆P的折线箭头)。其中,施事和受事依据突显程度差异分别称为射体(trajector,简写为tr)和界标(landmark,简写为lm)(粗线圆A和P)。它们分别担任过程关系中的主角和配角(即主语和宾语)。基于图2,合成结构“(吃饭)”(圆括号指其未固化为语言知识)源自成分结构“[吃]”和“[饭]”的概念合成。简单来说,“[饭]”和“[吃]”的受事界标通过对应(correspondence)关系(连接圆P和圆“饭”的虚线)进行概念叠加(conceptual overlap),从而整合而成概念结构“(吃饭)”(即上方两圆通过箭头连接)。因此,“饭”是“吃”的受事宾语。

模型图,模型,视窗,概念


如图3,复杂的概念结构A-B是两个成分结构A和B依次提取并激活的过程(箭头T指处理时间,“>”指提取顺序)。比如图2,合成结构“(吃饭)”的激活是依次提取“[吃]”和“[饭]”的结果,而语音结构“(chi-fan)”是对该提取路径的符号化。该过程好比视窗(window)的移动。视窗即圆角方框WA、WB提供了呈现结构A、B的空间。从视窗WA到WB的移动指对结构A和B的先后提取,二者因而分别具有参照(anchor)和焦点(focus)功能(Langacker 2015)。合成结构A-B是依次提取A、B所涌现的结果。具体是,它们在更大的时间跨度上被同时激活并当做单个实体用于高层次的认知处理,从而形成{{A}-{B}}结构(大括号指视窗)即构成一个概念分组(conceptual grouping)(Langacker 2014:31)。为此,A和B需要在视窗WAB内建立起认知关联,即进行概念的联想、比较或叠加等认知操作(Langacker 2012)。再如图2,“[吃]”和“[饭]”通过概念叠加建立起关联。“我吃饭”可看作是在更大时间跨度上对“[我]”和“(吃饭)”的依次提取,“[我]”和“(吃饭)”的射体(即图2上方粗线圆A)进行概念叠加,由此完成对上文(1a)的概念化(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他的老师当得好”句式:认知语法视角[J]. 张翼.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2)
[2]汉语“得”字构式的界化研究[J]. 董成如.  现代外语. 2017(06)
[3]同形删略和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兼论准定语的形成机制[J]. 郭锐.  语言科学. 2017(03)
[4]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J]. 黄梅,庄会彬,冯胜利.  语言科学. 2017(02)
[5]空间性特质与汉语的个性特点——从离合词的成因谈起[J]. 何清强,王文斌.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1)
[6]离合词和同源宾语结构[J]. 潘海华,叶狂.  当代语言学. 2015(03)
[7]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汉语准定语句研究[J]. 程工,熊建国,周光磊.  语言科学. 2015(03)
[8]多义离合词词义与功能分析[J]. 商艳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6)
[9]从“他的老师当得好”看句法中重新分析的必要性[J]. 潘海华,陆烁.  语言研究. 2011(02)
[10]参照点结构中名词化的认知语法解释[J]. 高航.  汉语学习. 2010(03)



本文编号:326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6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